1951年5月22日,应当时广州市政府的要求,民航广州管理处派出一架编号为4182的C—46飞机,连续两天在广州市区上空执行了41架次的灭蚊蝇专业飞行任务。这是中国民航发展史上第一次通过操纵机载专用喷洒设备进行的飞行作业,中国通用航空发展史由此揭开了篇章。
去年才离开通用航空岗位的吴乾荣在谈起四十多年从事通用航空事业的经历时,一件件往事历历在目,感慨万千。1959年,年仅18岁刚刚从第四航校毕业的吴乾荣就接到了新任务——到河南参与飞机灭蝗虫工作。当他到达目的地时,还以为天阴要下雨,谁知仔细一看,却原来是漫天蝗虫,遮天蔽日。老百姓束手无策,眼看着地里的庄稼、路边的野草、大树的叶子被吃个精光。民航总局集中了全国的通用航空飞行力量(主要是运五飞机)于河南、山东,全力灭蝗救灾。当时,工作人员吃住在百姓家里,跑道就是拖位机临时碾压出来的土路,天还是黑蒙蒙的时候,地勤人员就开始做准备工作,天一亮飞机就起飞,五六分钟一个架次,一天40 多个架次,有的飞行员拉肚子还在坚持飞。飞机撒农药,一撒就是一两千亩地,虫害很快就被控制住了。由于飞机灭蝗在当时还是“新生事物”,因此国内影响颇为轰动,当地百姓更是欢呼雀跃。之后,飞机灭麦棉虫、飞机灭林虫等作业逐步开展起来,1959年,中南地区的通用航空年作业量首次突破1000小时,达到近 1400小时的水平,作业范围也由河南扩大到湖北、湖南。
上个世纪50年代的通用航空作业主力是当时分别位于广州天河机场和位于河南郑州的飞行部队,通用航空飞机由少数几架发展到近20架,以运五为主。为了统一联系业务,1959年底在广州成立了专业办,主要成员有吴乾荣、陈聘才、姚毅炯、黄国柱、廖志领、温福仪等同志,随后又增加了王成立、许德福等同志。
进入上个世纪60年代,通用航空作业在各省(区)逐渐普及。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区)均不同程度、大面积开展了通用航空作业。
农业飞行在广西、湖南、广东得到推广,作业种类多达40余种,作业量保持在1000—2000小时/年的水平。林业飞行以飞播造林、灭松毛虫等项目为主,其中飞播造林的作业进展最为迅猛。面积达20余万亩;1963年2月在广东阳江开展了飞播马尾松作业,面积达20万亩。由于飞播造林比较适合山区绿化,项目的开展很快呈突飞猛进之势,作业量保持在1000—3000小时/年的水平。一片片光秃秃的荒山在飞机的帮助下仅仅几年的工夫就变得郁郁葱葱。
由于通用航空业务量的不断增加,辖区内分别在河南南阳建立了第十六专业飞行大队(1963年),在湖北沙市成立了第十五专业飞行大队(1970年),在湖南衡阳建立了第十一飞行大队(1971年),在长沙建立了独立中队(1979年),形成了中国民航专业飞行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1980年,中南地区合计拥有运五飞机46架。
50年的风风雨雨,虽几经反复,历尽坎坷,但通过几代通用航空工作者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中南地区通用航空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通用航空年作业量已达2万小时左右,占全国通用航空作业量的三分之二,其中,海上作业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九。目前中南地区现有合法登记的通用航空企业已达11家,通用航空机场15家,持照飞行员166名,执照维修人员181名,飞机18种114架。主要开展的航空业务为海上石油服务、海监、航摄、物探、农林化、人工降雨、医疗救护、空中游览、私人驾照培训、公务飞行等。与全国通用航空相比,中南地区通用航空企业数量多,成分多元化,即有国有企业,也有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有些公司在规范化管理上走在全国通用航空的前列。中信海洋直升机企业是一家上市企业,编写手册运行52本;南航珠海直升机公司通过了ISO9000和ISO1400认证。
建国50多年来,中南地区的通用航空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中国民航第一次通用航空作业飞行开始,迄今为止,共开展了陆上、海上石油服务、直升机外挂载重、人工降水、医疗救护、航空探矿、空中游览、公务飞行、航空摄影、广告、海洋监测、渔业飞行科学实验、空中巡查、飞机播种、施肥除草、防治农业病虫害、防治卫生虫害、护林、人工降雨、空中拍照等各种作业100多项,通用航空总作业飞行35万小时,特别是农林作业和海上、陆上服务项目,更是走在全国同行的前列。据不完全统计,飞播造林面积达1267万公顷,为全国飞播造林总面积的70%,飞播牧草总面积5.3万公顷,农林化飞行总面积1. 1亿公顷(17亿亩),海上、陆上石油服务16万小时。
吴乾荣说,通空航空事业涉及到国计民生,尽管曾经经历千辛万苦,每当回忆过去的日子,仍感到乐在其中。曾任民航总局局长的沈图把通用航空和运输航空比做民用航空的两翼,虽然现在通用航空的发展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国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它,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通用航空事业还会再次蓬勃发展。
来源:民航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