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人们物质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类正面临着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压力与危机。环境问题是发展问题,发展的实质主要是人的发展。所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是要解决好人类以及每一个人自身应当如何发展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运用科学合理的思想方法,对人及其本质给予深刻揭示和澄明。人学是关于人的存在、本质及其产生、运动、发展、变化规律的新兴科学。人学首先以人自身为研究对象,并将人纳入自然界和宇宙之中予以通观。人是肉体和精神的物质辩证统一体。精神的实质也是物质。人与自然界物质存在形态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与宇宙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存在于为他人、为社会、为人类做出的贡献之中。正确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时空观和发展观的确立,将会使人走上真正彻底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关键词: 科学技术;生态环境;人学;精神;物质;宇宙本质
现代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物质利益和享受。然而,由此引起并导致人类生态遭到的严重破坏,已经直接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温室效应、气候异常、臭氧层破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淡水资源趋势性递减、各种重大灾害急剧突发等等,已经使人类面临着全球性生存环境的严重危机。从宏观和整体上看,这种危机的态势还在继续加剧和恶化。 [1]人类生存和发展与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这一矛盾,已经开始逐步上升为当代人类面临的主要矛盾。也可以说,这将是21世纪整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课题。在当代,如果说“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主题,那么,它也远远不是仅就人类社会一个方面而言的了,它应当也必然包含着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和谐共荣的意蕴。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矛盾的日益激化和冲突的不断加剧,即人类在盲目竞争发展过程中造成的严重生态危机,已经为我们明确提出了是持续发展还是自我毁灭的两难命题!生态环境问题是发展问题,而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发展。人类以及每一个人自身的发展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要想解决好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剧烈对立和冲突这一矛盾,就必须对“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人与自然界、与宇宙的关系”等一系列关涉宇宙人生的重大问题给予明确科学的合理回答。
于是,伴随着现代科学与技术的深入发展,以及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时代呼唤,人学——关于人的存在、本质及其产生、运动、发展、变化规律的新兴科学应运而生。在当代,只有紧紧把握住这一时代的脉搏,奏响这一最美妙动听的和谐乐章,人类才能摆脱困境,恢复家园;才能处处“净土”,自在吉祥!
一、人学研究的对象
人学将人作为研究对象是没有异议的。但将怎样的人作为研究对象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应当将具体的个体的人作为研究对象;另一种看法认为应当将整体的人类作为研究对象;还有……等等。那么,到底应当将怎样的人作为研究对象呢?我们认为,首先应当将具体的个体的人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人作为肉体和精神的统一体来揭示其本质,然后向人类的本质升华。不但如此,人类社会、自然界、宇宙也都应当是人学研究的对象,只不过研究的次序、角度、层面和切入的方法应当厘清。这是人自身存在及其本质,以及人与社会、与自然界、与宇宙个性与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决定的。同时,也与人学研究的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的根本首先是人本身。人学首先应当将具体的个体的人作为肉体和精神的统一体进行研究的科学合理性在于:
1.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由具体到抽象、由个性到共性、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一般思维方式和方法。
2.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即符合“对立统一”、“一分为二”的矛盾辩证统一学说。
3.符合中华传统文化的“阴阳辩证统一”观。
4.符合佛教文化的“色、空”不二观。
5.符合基督教和伊斯兰文化的“人、神”一体观。
6.符合形而上与形而下、现象与本质的辩证统一法则。
7.根本的符合人作为人存在的事实。因为只有肉体和精神的统一,才是我们定义和现实存在的完整的活生生的人。
二、人学研究的方法
科学合理的辩证方法是宇宙演化过程中自然法则的反映。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发展和变化之中,自然界、社会和生命均在其间。“就人类认识运动的秩序来说,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 [2](P309)而运用科学的辩证方法恰当地界定事物,则成为认识事物特殊性,亦即正确分辨事物的前提;合理地实现辩证基础上的统一,就成为达到对事物本质和最一般规律认识与把握的关键。正如马克思所说:“……从个别到一般。” [3](P31)也如恩格斯在他的《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的那样:“一切真实的、详尽无疑的认识都只在于:我们在思想中把个别的东西从个别性提高到特殊性,然后再从特殊性提高到普遍性;我们从有限中找到无限,从暂时中找到永久,并且使之确定起来。” [4](P554)还如列宁所说:“当思维从具体的东西上升到抽象的东西时,它不是离开——真理,而是接近真理。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它等等,一句话,那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而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 [5](P181)
科学研究就是通过对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通过抽象达到对该领域普遍和一般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即透过表象深化和升华对该领域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进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这已为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诸领域认识运动的实践所证明。所以,通过对个别生命特殊性的认识,可以达到对生命存在本质的、一般和普遍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对人与人类自身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与研究也将遵循这样的路线。
一般而言,事物本质是事物的既象而又抽象的存在,所以,研究人的本质,首先也应当是研究具体的个体人现象存在的抽象本质,亦即研究具体的个体人的特殊性,然后由此上升为人类最一般、最普遍的共同本质。因为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也即本质存在于现象之中。
也就是说,人学首先应当是将人作为肉体和精神的统一体进行研究的关于人的存在、本质及其产生、运动、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具体研究和切入,主要应当运用科学合理的辩证分析方法,以及人类思想认识的精华,并结合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先揭示出人的特殊性和对人具有本质性规定意义的矛盾主要方面。因为事物的特殊性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着事物的性质。
三、人的本质(第一层面的本质)
人是肉体和精神的辩证统一体。那么,在人这一统一体中,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谁是从本质上规定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殊性呢?我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精神(意识、思维、情感、心理、智慧)!
如果人学研究对象首先应当是人本身,并且将人作为肉体和精神的统一体进行研究是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话,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没有错。其理由是:
1.精神的差异是人与人之间差异的根本特征。
2.精神的差异更是人与物之间差异的本质所在。
3.精神支配人的行为,是行为的前提和因。
4.精神失常,人就从根本上失常。
5.无精神的人与死亡的动物以及其它物质在本质上没有区别。
还有,事物本质是事物的既象而又抽象的存在;人的本质也必然是人的既象而又抽象的存在。人是肉体和精神的辩证统一体,除了人的肉体现象,我们还能从人的身上抽象出什么呢?
可见,人之所以为人,主要为人的精神所规定。人的精神是人之所以高级并区别于其他生命或物质存在最显著的特点,是人的特殊性,是人这一肉体和精神辩证统一体的矛盾主要方面。
研究结果表明:人的本质(第一层面的本质)是人的精神。那么,精神是什么?我们对精神又应当作怎样更全面、更深刻、更本质的分析和说明呢?
问题在于,要揭示人的本质,就应当同时对人的物质性及其存在形态作出科学合理的明确界定。这就要求我们对宇宙物质存在形态、宇宙本质及其万事万物产生、运动、发展、变化的总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界物质存在的异同,与自然界、与宇宙的关系作出明确科学的合理回答。这既是破译人自身本质及其规律的需要,也是人与自然界、与宇宙个性与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决定的。否则,如果仅就人自身来研究人就会受到局限,就难以厘清,就势必陷入迷茫或“唯心”与“唯物”二元对立的矛盾之中,而使我们的研究难以卓有成效地进行下去。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说,人学不但应当以人自身为研究对象,而且还应当以自然界和宇宙为研究对象。广义的人学实质是宇宙学(包括人自身的),是关于宇宙本质及其万事万物产生、运动、发展、变化规律的大科学。
也就是说,在对人的第一层面本质精神揭示之后,我们应当进一步研究解决的关键,是宇宙物质存在形态和宇宙本质是什么与怎么样的问题。
四、人与自然界物质存在形态的一致性
现代科学与哲学在研究和探索生命或物种起源、运动、发展、变化规律时,没有跳出“进化论”的樊篱。应当看到:进化是规律,但进化是过程,不是本源。进化只能在生命体或物种产生之后才能遵循进化的规律,当初产生不会是进化,否则,也就无所谓进化了。而就其进化来说,也主要是本质的进化。因为,虽然物质是由三维的物的象和超三维的物的质构成的统一体,但三维的物的象不能从根本上决定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那么,统一于物质之中看不见的决定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超三维抽象存在的本质又是什么?明确地说是不是物质?
宇宙是物质的。但物质仅仅是我们现代哲学框架定义的存在形式吗?或者说,我们以往科学研究实证了的物质是全部的物质存在形态吗?
恩格斯早在他的《自然辩证法》中就曾经指出:“在自然科学本身中,我们也常常遇到这样一些理论,在这些理论中真实的关系被颠倒了,映象被当作了原形,因而必须把这些理论同样地倒过来。这样的理论常常在一个长时期中占统治地位。当热在差不多两个世纪内都被看作特殊的神秘的物质,而不被看作普通物质的运动形式时,热学的情况就是这样,热之唯动说才完成了这个倒过来的工作……”。 [6](P388)那么,在现代哲学与科学领域中,在对人自身以及宇宙物质性的认识上是否也存在类似的情形?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7](P128)这是以往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物质存在的定义,今天已表露出其时代的局限性和认识的不完整性。
实存在是物质,那么,虚存在是不是物质?人的肉体是物质,人的精神是不是物质?
如果说宇宙是物质的,那么,宇宙中就没有不是物质的存在,而只有物质存在的不同维层与形态。
众所周知,宇宙的同一性在于宇宙的物质性。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中各种物质既有结构层次的不同,又有运动形式的千变万化,不同层次、不同形态的物质都有其特有的属性和运动规律。
目前,现代哲学定义和现代科学研究的物质,主要是三维物质。三维物质是看得见、占有空间的粒子或粒子组合态,是光速以内运动的显性实存在阳性明物质。现代粒子物理研究对物质结构最小单位的了解不断深化,用最现代的科技方法和手段已经微分到夸克和轻子,都小于10-17厘米,即不到质子、中子的万分之一。 [8](P71)这也仅仅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
物质存在还有另一种形态,即超三维的物质存在。是看不见、摸不着、不占有空间、超光速运动的隐性虚存在阴性暗物质。虚存在阴性暗物质也属于物质存在,它也可以为我们的感觉复写、体验和反映。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在21世纪中国科技战略研讨会演讲中指出:“……另一个在我们宇宙中的大问题是暗物质。从引力我们知道有暗物质存在,可用光看不见,红外、紫外、X光都看不见。宇宙里90%以上是暗物质。这些暗物质是什么,我们不知道,有极大的能量来源我们不知道。”他同时指出:“目前微观和宏观的冲突已经非常尖锐,*一个不能解决另一个,它们联起来会有一些突破。这个突破会影响我们的将来。” [9]现代宇宙学已经发现,“黑洞”是一种引力强大到连光线都难以射出的天体(然而,“量子不确定性”原理允许粒子和辐射从黑洞中漏出来),但人们可以通过它对其周围物质的影响间接地探知其存在。 [10](P160)现代物理学研究证实,中微子在宇宙中大量存在,每秒钟穿过人体的中微子多达几万亿个。中微子来无影去无踪,且能够自由穿透墙壁、山脉甚至地球和其它行星一般却不与之发生反应的科学事实, [11](P183-184)以及“物质不灭”、“对称反演”、“量子跃迁”和“量子测不准”等科学原理和基础物理领域中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特别是近年来众多科学家经过多次反复实验成功证实的意念对“黑匣子”的影响测试,[12]都为阴性暗物质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验支持。 [13](P191,114-115)
宇宙统一于阴、阳物质。阳性物质是看得见、占有空间、以粒子形态存在、三维的光速以内运动的实存在显性明物质。阴性物质是看不见、摸不着、不占有空间、超三维、超光速的虚存在隐性暗物质。万事万物同时又都是复性物质,都是不同维层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排列组合态。阴、阳物质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复性物质之间亦然。正所谓:“法于阴阳,阴阳互根”;“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转化,阴阳交变”。也如毛泽东所说:“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就是矛盾同一性的全部含义。” [2](P330)
阴、阳物质的转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人为的,一种是自然的。人为的转化只有在符合事物本质与自然发展规律时才是可取的。人为的转化只是一种手段,在有些时空点上适用,在有些时空点上不适用;而自然的转化是必然的。人类社会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常规,自然界有自然界运动的规律,宇宙有宇宙本质和总规律。规律是普遍存在的。人们可以认识规律,适应规律,把握并运用规律,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对事物进行相当范围的调整,但却不能创造规律,或从根本上改变规律发展的总趋势。这正如自然界整体的运动、发展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一样。于是,任何不适应或违背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本质与规律允许限度的胡思乱想以及盲目无度的破坏性竞争和发展,最终都将受到规律的调控和惩罚。人类的家园——地球生态被人为过度破坏造成人类整体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严重危机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人的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它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就是说,注意它和其它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只要注意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区别事物。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就是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有千差万别的内在的原因,或者叫根据。自然界存在着许多的运动形式……所有这些物质的运动形式,都是互相依存的,又是本质上互相区别的。每一物质的运动形式所具有的特殊的本质,为它自己的特殊的矛盾所规定。” [2](P308)可以说,这是指导我们认识宇宙中各类物质存在应当遵循的一种正确方法。当然地对于认识人自身也具有同样的意义。
对于人类而言,宇宙既是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又是有时空的运动和发展的物质,是多维的连续过程。就阴、阳两大类物质运动的特征来看,光速以内运动的是阳性明物质,超光速运动的是阴性暗物质。光具有波、粒二重性。阴、阳两大类物质的重要区别是速度的差异。光速是阴、阳两大类物质转化的临界点。能把握住这个临界点,就能把握阴阳。
阴、阳物质与复性物质理论比较科学地反映了现实变化的同一性。它也可以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得到证明,即:有三维的粒子或粒子组合态、光速以内运动的实存在显性明物质,同时就一定有超三维、超光速、超时空运动的虚存在隐性暗物质。这是唯物辩证法从更高层次上对物质存在形态的辩证,也是在广义相对论基础上对物质存在及运动规律认识的延伸与发展。实践的证明则首先来源于当代人学对人自身“本质”层面精神研究的突破性成果。
宇宙中一切物质的存在均离不开阴、阳物质“统一辩证”和“辩证统一”。就人自身而言,精神和肉体、认识和实践将伴随每一个人以及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始终。在当代,随着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和人学研究与实践的突破,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哲学嬗变所整合产生的划时代发现,我们的真理观就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于是一条新的更光明的人类发展道路就会被开辟出来。
马克思主义认为,“精神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那么,即便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说,精神的实质也必然是物质,精神的运动也必然是物质的运动。正常情况下,人的行为受人的精神支配,这是众所周知的。世界上哪里存在不依赖精神能动认识的实践?精神的运动是人的行为的前提(因);人的行为主要是人的精神运动的结果(果)。正所谓“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可见,人的行为是人的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外延或者外化;人的精神是人的行为的内在原因、根据和动力。精神运动也可能不立即表现为外在的行为,但不等于精神没有运动。只不过量的积累不够或外在条件不具备,在精神运动过程中被否定或被新的肯定所取代。既然“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存在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过程之中的普遍规律,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不承认精神是物质和精神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这一事实。因为,做为精神存在的思维的运动如果不是物质的运动,那么,如何能有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否定的是什么?被否定的又是什么?如果说宇宙是物质的,那么,宇宙中又怎么能有不是物质的存在?所以,做为精神存在的思维的运动实质是物质的运动,属于心理实践活动的范畴。只不过这种物质运动与实践的方式方法和存在维层不同于三维物质而已。
由于精神这一超三维物质无形无象的虚存在隐性运动的特点不同于三维物质运动的显性表现形式,它一般只能在意识、思维、心理、情感、智慧的外化时才能表现出来,所以,往往被以三维物质观做指导的思想所困惑和束缚,难以被认识和直接把握而表现出本来面目。难以认识和把握不等于不起作用,也并非无规律可循,更不是不能认识和把握。我们应当通过对人体现象即肉体三维物质存在全方位的认识与把握,达到对精神超三维物质这一更本质、更高级的物质存在本质与规律的认识与把握,进而促进人类对自身以及宇宙本质与规律认识上的飞跃与升华。
精神也是物质,精神的运动实质是更高级的超三维内在本质层面的物质运动。因此,对 “世界是物质的”认识需要深化,对“对立统一规律”中的“一分为二”,我们应引申理解为宇宙及其万事万物的实与虚、显与隐、三维物质与超三维物质存在,即三维、显性、实存在的现象与超三维、隐性、虚存在抽象本质的高度辩证统一。
现代哲学与现代科学主要侧重研究和把握的是三维物质(阳性明物质)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只能说侧重认识和揭示了部分物质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或物质存在一种形式的内在规律,所以,对物质存在形态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对物质内在本质与规律的揭示是不完整的。
如果说科学与哲学对于人类有大用的话,科学与哲学的终极目的就在于提供一个简单、准确的完整理论去描述整个宇宙及其万事万物,揭示人与宇宙本质,进而明确人与宇宙及其万事万物的关系,并顺应当时的历史现状,契合人们的思想实际,自然地为人的身心彻底自由和解放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任何科学与哲学也只有紧贴人生层面,并切实解决宇宙人生的实质性问题,才越有助于人的身心自由和生活幸福,也才越有意义。而不能够正确解释人与宇宙存在形态及其本质的科学与哲学体系,都难以正确引导人们去圆满地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也都难以清晰地向人们揭示出宇宙的全部真相。
自人类哲学史产生以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对人与宇宙本质属性的争辩就从没有停止过。以往的唯物主义是以宇宙是物质的,宇宙统一于物质作为大前提来界定物质与精神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总体上说主要是用三维的物质观来指导人们认识宇宙及其万事万物的。所以,它一方面认为宇宙统一于物质,精神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而另一方面却不承认或否定精神是物质和作为物质的可转化。于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对统一的物质内涵与外延自相矛盾的认识之中,而使自身对人与宇宙物质存在形态及其本质的认知带有片面性。唯心主义正好与唯物主义相反,它是以宇宙统一于精神作为大前提来界定物质与精神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甚至不承认物质,或只将精神作为脱离于物质之外的东西来看待。于是,必然得出与唯物主义相反的认识。也不可避免地对人与宇宙物质存在形态及其本质的认知带有片面性。
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深入发展,通过新兴人学研究与实践的升华,全面来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宇宙本质属性这一同一命题的两个方面,是各自侧重于对宇宙物质存在不同范畴不同层面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思想理论体系。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各自的存在都是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的。谈物质从没有离开过精神,谈精神也从没有离开过物质。是谁在谈物质?又是谁在谈精神呢?是人。“心”“物”本是一元。人本身就是肉体(阳性明物质)和精神(阴性暗物质)、实和虚、三维和超三维、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不是物质(三维、现象、实存在、阳性明物质)产生了精神,精神也并非万物的本源。这是宇宙万事万物“统一辩证”和“辩证统一”的自然法则决定的。
鉴此,我们应当解放思想,拓开心量,冲破以往对人与宇宙物质存在形态及其本质认知上的蔽障,刷新陈旧不彻底的宇宙物质观:
1. 宇宙是物质的。
2. 宇宙中没有不是物质的存在,只有物质存在的不同维层与形态。
3.宇宙统一于三维的现象实存在阳性明物质和超三维的抽象虚存在阴性暗物质。
4.万事万物都是阴阳和合的复性物质。“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转化,阴阳交变”。
5.事物本质是事物的既象而又抽象的存在。抽象存在的事物本质也是物质。如果说抽象存在的事物本质不是物质,那么,无疑是从根本上否定了万事万物存在的物质性。
6. 本质决定现象。抽象存在的事物本质不但是物质,而且是更长久、更稳固、更高级的物质。只不过这种物质不同于以往人们认为和已知的三维物质。
7.人是肉体(属三维、现象、实存在阳性明物质)和精神(属超三维、抽象、虚存在阴性暗物质)的物质辩证统一体。
8.精神也是物质。精神是更长久、更稳固、更高级的物质。属看不见、摸不着、不占有空间、超三维的抽象虚存在阴性暗物质。与其说精神是物质的反映,不如说精神是反映物质的存在。意识是精神对事物的反映;而思维则是精神反映与思考事物过程的活动。
9.在现实人的层面上,精神和肉体与生俱来,同生同在,组异成同,缺一不可。不存在先有谁、后有谁,谁第一、谁第二的问题。“心”、“物”本是一元。
10.精神是人与人类的特殊性而不是万事万物的特殊性。
11.不是物质(三维、现象、实存在阳性明物质)产生了精神;精神也并非万物的本源。
12.在既一切形而又超乎浸透于一切形的宇宙本质之中,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现象的运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化过程,即在一定条件下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与总体趋向本质的还原。
宇宙统一于物质,即统一于阴阳物质。这是宇宙物质的自然存在。所以,我们应当确立起三维与超三维辩证统一的宇宙物质观,应当在肉体与精神的辩证统一中来认识人本身,在实与虚、显与隐、现象与本质的辩证统一中来认识宇宙中各类物质的存在,以及宇宙自身的存在。这样,才能便于我们形成科学的全面彻底的宇宙统一物质观。
五、人与宇宙本质的同一
我们已经揭示了人的本质是人的精神,这也仅仅是就人自身层面而言的,是人的肉体与精神这一物质辩证统一体的矛盾主要方面,是人的特殊性,是人类共同的第一层面的本质。我们还进一步揭示了宇宙物质阴、阳(超三维与三维)两种存在形态及其辩证统一的关系。但从最本质的宇宙学意义来看,人与宇宙间万事万物(不论是阴性暗物质还是阳性明物质)一方面各自都必然有其自身特殊的本质和规律(特殊性),另一方面又都必然有着共同的本质和应当共同遵循的普遍规律(普遍性)。这一宇宙万事万物共同的本质就应当是宇宙本质;这一宇宙万事万物应当共同遵循的最一般和最普遍的规律,就应当是宇宙的总规律。所以,破译了宇宙本质和总规律,才是从根本上破译了人的本质和规律。也只有从根本上破译了人的本质和规律,人的身心彻底自由和解放这一人学的最终目标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那么,宇宙本质和总规律到底是什么,是怎样的情形呢?
宇宙本质就是宇宙万事万物的本源。宇宙本质必然贯穿浸透于宇宙万事万物之中,必然是无时、无处、无所不在的。也就是说,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始终不能离开宇宙本质而存在;宇宙本质必然始终贯穿浸透于每一事物之始终。否则,既不能成为宇宙本质,宇宙本质也无从体现。
但宇宙间的每一事物又不就是宇宙本质,只能表现为宇宙本质所规定的过程的局部。因为,宇宙间的每一事物各有其特殊性,都必然处于“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之中。而宇宙本质却不会因任何具有特殊性事物的“生灭”而“生灭”。否则,也就不能成为宇宙本质。宇宙本质贯穿浸透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均在宇宙本质之中。也即事物本质的共性和普遍性必寓于事物的个性和特殊性之中,但同时,宇宙中一切个性和特殊性事物从根本上又必寓于宇宙本质的共性和普遍性之中。
可见,宇宙本质虽然不离开万事万物而存在,却又不就是任何一个个体事物本身。宇宙本质是宇宙的既象而又抽象的存在。它既体现在每一事物“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之中,又体现在每一过程之前后,是超对称、超引力的大统一。它从根本上规定着一切过程,具有自然遍在的超时空性,且具有“能生、能变、能藏和隐藏”的功能。一切都从它发生,一切都复归于它,一切都尽在其中。这就是道家所谓的“道”和佛家所谓的“空”;也就是基督教所谓的“上帝”和伊斯兰教所谓的“主”。实质上,就根本而言,“道”与“空”和“上帝”与“主”是同一指代,都是指宇宙万事万物这一共同的既一切形而又超乎浸透于一切形的本质,只不过时代不同、民族不同、用来表示的文字不同、传播的方法和手段不同而已。宇宙中一切物质存在仰或人类的各种文化,都是宇宙本质这一“参天大树”的“一叶”或“一枝”,亦如树梢之于树根。
宇宙本质是亘古长存的永恒存在。它是“非大非小非内外,非远非近非古今,不来不去不生灭,非动非静非阴阳”的。一切自然的宇宙现象都是过程,都是宇宙本质之“浮华”,都是宇宙本质自发信息在不同时空点、不同条件下的不同排列组合态,最终还将化解消融复归于宇宙本质的“空”性之中。
“空”是本质,“有”是现象。现象“生灭”,本质永恒,促使宇宙万事万物必然处在“统一辩证”和“辩证统一”的“产生、发展、灭亡”的自然运动过程之中。
需要指出的是:万事万物虽然为其共同的本质“空”性所规定,但由于物质产生以后所处的时空条件和维层不同,又必然各有其特点;不同维层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排列组合,形成了物质存在的千差万别和这种“暂有”表现在时间上的长或短。每一种物质存在形态在其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又必然为自身的特殊性所规定,必然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因为不同维层物质自身本具的能量不同,运动形式也自然不尽相同;不同维层物质在运动过程中的相互转化,构成了每一物质存在形态在其运动过程中特殊的本质。也就是说,在既一切形而又超乎浸透于一切形的宇宙本质之中,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现象的运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化过程,即在一定条件下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与总体趋向本质的还原。
从宏观来看,二十世纪天文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哈勃定律”直接得出的推论是:“宇宙中所有星系都在彼此远离,即宇宙处在普遍的膨胀之中”。 [8](P86)也就是说,宇宙是由极简单的原因导致的复杂后果。
就微观来说,量子力学也已经揭示和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物质存在形态量子“无中生有”从“真空”中自然发生的“量子跃迁”原理。
然而,当我们通过新兴人学研究与实践深入体悟修证的时候,进一步清晰地发现:宇宙的表象是由极简单到极复杂再到极简单的过程,是起始于宇宙本质“空”性,再复归于“空”性宇宙本质的“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即宇宙表象是从本质“空(无形无象、能生、能变、能藏、隐藏的超对称、超引力的大统一‘真空’状态)——成(宇宙本质自发信息〔相当于‘量子跃迁’,产生出最基本的物质形态〕至一定阶段,能量高密、‘暴涨’、‘真空相变’,产生万事万物)——住(万事万物不断组合变化、发展至成熟期而进入高峰〔相对稳定期〕)——坏(趋向发展至宇宙万象的衰落与‘灭亡’)——空(宇宙万象化解、消融,最终复归于宇宙本质‘空’的自性本位)”的开放螺旋式自然循环运动过程。
——宇宙万象都是过程。
——运动是宇宙本质的属性。
——现象的运动和发展,实质是趋向本质的还原。
——宇宙万象的运动和发展,终将复归于初始发展万象的宇宙。
即:无始无终、无限无边界超时空永恒存在的宇宙本质,从根本上规定着有始有终、有限有边界有时空的宇宙现象的“产生、发展和灭亡”(趋向本质的还原);无始无终、无限无边界超时空存在的宇宙本质和有始有终、有限有边界有时空暂存的宇宙现象的统一与融合,构成了宇宙万事万物在“产生、发展、灭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既有始又无始、既有终又无终、既有限又无限、既有边界又无边界、既有时空又超时空、既现象又抽象的现象与本质“统一辩证”和“辩证统一”的自发、自组织、自洽、自全、自满足、自控调谐的自然而然状态。
可见,人类以及宇宙的表象世界,也仅仅是无限宇宙“真空能量海洋”中泛起的几朵短暂而美丽的浪花。
也就是说,宇宙万象是由质发展出的量,量再回归到质的“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的“统一辩证”和“辩证统一”的“自生自灭”、“本无生灭”的开放螺旋式自然循环运动过程。这就是宇宙本质“空”性所规定的自然法则,也是我们对宇宙、人生和万事万物得出的基本结论。
六、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人生是过程,人生本“空”,这并不意味着人生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
那么,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事实证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对他人和人类社会的奉献之中,就在于对自然和宇宙本质与规律的揭示和适应之中。
就人生状态而言,大体上可以将人分为小我、大我和无我三种人生境界。
“小我”是自我“本质”迷失的尚未开化、仅仅偏重于三维物质生存和自我享乐的自私自利境界。
“大我”是“小我”发展至对自我“本质”虽然尚未完全自觉,但思想和行为已经不局限于自私自利的“小我”状态,是在利己中利他,或进一步在利他中利己,乃至于舍己利他趋向人生“本质”层面发展,表现自我能力,力求实现人生存在价值的功利境界。
“无我”的初步是“大我”发展至对自我“本质”的认识或悟解产生飞跃,力求实现“大我”向“无我”超越的“舍我”高尚道德境界;“无我”的极至就是了悟宇宙人生“真相”,体证“物”“我”两“空”,实现了人的“本质”与宇宙本质合一,“所知障”断尽,烦恼不生,大彻大悟,大觉大慧,身心获得彻底自由和解放的人生状态——这是难以言诠、不可思议、只有亲证才能体验到的身心彻底自由和解放的极乐境界。
就人生价值取向来看,执著有一个实在的我,对外物追求与占有欲越强烈的,则人生价值越低,呈“小我”状态。这是舍本逐末的迷糊人生。人的本质实质是人的既象而又抽象的存在。外物只是人生生存的需要,而不是人生的全部和根本。所以,当生存问题已经得到很好解决,追逐和占有外物越强烈,则背离自身的本质就越远。这是我的,那也是我的,我最终又是谁的?谁又是我?对“我”从哪里来,“我”为什么来,“我”最终又到哪里去毫无所知。心被外物牵动,如随风飘荡的落叶不能自主。虽然认为有一个实在的“我”,但对外物呈顺其自然的状态,侧重于道德的、智慧的精神追求与自我存在价值的实现,是趋向人生“本质”层面的发展,呈“小我”趋向“大我”发展的较高级状态。如果能够舍弃“小我”,进入为他人、为国家、为人类的文明发展而不懈努力的状态,那么,就可以逐渐成就“大我”并趋向“无我”,在世间就可以行正道建功立业,成为大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军事家、文学艺术家等伟人或世间圣哲。如果能够了悟并自证宇宙人生本质的“空”性,了断人生烦恼,从而获得圆融无碍的通透大智慧,那么,则出世入世无别,凡圣不住,无挂无碍,潇洒自在而获得大自由。就能给人以正知正见,使有缘人开悟人生,获得不同层次的身心自由和解放。传播真理,开示宇宙本质之知见;“正世人之所过(并非指责,而是说明道理),辅万物之自然(揭示宇宙人生的本质‘真相’,顺应自然规律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这是个体的人达到身心获得彻底自由和解放的圆满人生。
“大道无私”。“物”“我”两“空”,“无我”“无私”就是宇宙本质落实到人生层面的高尚道德状态和彻底觉悟的境界。
“道德”是崇高的。用“道德”铸造的人格力量是巨大且无穷的。
天道无私而生育万物。人类最宏伟的事业必是最“无私”的“利他”事业。以有私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欲想成就无私的伟大事业如何可能?从肮脏龌龊的卑鄙心理出发又怎能产生出崇高而伟大的思想和行为?纵观古今中外历史上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留下宝贵财富(特别是精神财富)的伟人、圣哲,哪一位不是以其伟大的思想、“无私”的品德和“舍我”乃至于“无我”“利他”的高尚道德情操而有所成就?孔子、耶稣、穆罕默德、阿基米德、爱因斯坦、诺贝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是“舍我”“无私”的,所以,成就了“舍我”“无私”“利他”的伟大事业;老子、释迦牟尼等是“无我”“无私”的,所以,成就了“无我”“无私”“利他”与人类与宇宙同在的无量功德而具有无限的永恒魅力!
需要指明的是,人生高一层次的价值取向是包含低层次价值取向的,只不过不将低层次价值取向当作其人生的价值取向和最终目标。就现实人生而言,人这一生命形态是有饮食、睡眠的精神(超三维物质)与肉体(三维物质)的物质辩证统一体,觉悟之人是用而不执的返本还原状态,是取其顺乎自然、无执无著无贪无嗔无痴的“中道”。
由此可见,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通过人不同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出来的。人生意义和价值体现在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上,必然表现为不同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时空观和发展观;反过来,不同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时空观和发展观又必然表现出不同思想状态下的不同人生行为,最终表现为不同的人生境界和人生结果。
由此也可见,世界上本没有什么天才,只有不同价值取向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和持之以恒努力的人生结果。或者说,只有不同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时空观和发展观指导下形成的不同人生状态。不是宇宙对每一个人不一样,而是每一个人对其体悟和认知的程度不同而显现差别。想了悟宇宙人生超越凡圣解脱生老病死苦等重重烦恼的困扰而获得人生身心的彻底自由和解放吗?那就先从认识我们自己,修养、提升和超越我们自己开始吧!
美好产生于心里,“天堂”、“净土”也就在人间。心净则国土净。也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由领域,只是在由必然和外在目的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开始;按事物的性质来说,也就是只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 [14](P962-963)鉴此,我们应当清醒地意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5](P274)科学技术也是第一破坏力。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当则利,不当则害。善人正用则善;恶人邪用则恶。物在于人用,善恶、邪正主要在人而不在物。需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时代发展到今天,凡不注重精神文明与道德修养,不侧重人的本质和规律探索与适应的,终非人类身心获得彻底自由和解放的正道。现代哲学与科学如果能够特别注重对人生本质层面精神的研究、发展与提高和道德境界的升华,引导人们确立起全面正确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时空观和发展观,减少自私自利的贪欲和对外物过度的追求与占有,以物质生存为基础,以健康的精神发展为保证,以身心彻底自由和解放为目标,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更加融洽,人与自然之间就会更加和谐,人自身的心态就会更加平稳,人的身心与现代科技就会得到应有的过滤。现代科技必将在人自身的净化过程中,在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界平衡协调的发展中呈现出新气象。人类的智慧与文明就会产生一次质的飞跃。人类在宇宙中的自由度就会更大。如此,则人间“天堂”、“净土”可以建立,美好的“共产主义”大同世界可以实现。
人身心的彻底自由和解放,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珍惜人生,热爱祖国,胸怀人类,放眼宇宙,真诚奉献,“无我”“无私”,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才能获得身心的彻底自由和解放!而人生身心的彻底自由和解放,必在对思想和精神的自我超越,即对自我和宇宙现象的彻底“否定之否定”之后,最终也只能由人的自我觉悟来完成——“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16](P273)
总之,在人类与自然界急剧对立、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日益严重生态环境危机的今天,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时代(人类社会——人道)向我们提出的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而坚持真理,提升“道德”;启智开慧,引发觉悟;“自度度人,自觉觉他”;百折不挠,难行能行,为人类的和平与人身心的宽容和谐健康发展直至彻底自由和解放而不懈努力,无疑,首先是摆在当代人学、哲学、科学、教育、文化乃至于宗教工作者面前极富挑战性的神圣使命。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将面临着自我和历史的双重考验!
直面人生,我们应当交上一份怎样的答卷呢?[17]
参 考 文 献
[1] 联合国.千年生态体系评估报告〔R〕. 2005-03-30.
[2] 毛泽东选集 (第1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 列宁全集(第38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7] 列宁选集(第2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 (干部选读)〔M〕. 北京:科学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
[9]〔美〕李政道.在21世纪中国科技战略研讨会上的演讲〔N〕. 中国科学报,1997-09-03.
[10]〔英〕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M〕. 许明贤,吴忠超译.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6. [英]罗杰•彭罗斯. 皇帝新脑——有关电脑、人脑及物理定律〔M〕. 许明贤,吴忠超译.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
[11] 199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τ轻子和中微子的发现〔J〕. 北京:新华文摘(总第210期)1996.〔俄〕维塔利•戈洛瓦乔夫.地下搜寻中微子——科学家捕捉能够轻易穿透地球的‘幽灵’〔N〕. 俄罗斯:劳动报,2002-11-23.
[12]‘黑匣子’能预测未来吗〔J〕. 北京:发现〔月刊第8期〕2005.
[13] 2003基础物理研究盘点.暗物质存在的新证据,暗能量存在的新证据〔J〕. 北京:新华文摘〔半月刊〕2004.
[14] 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15] 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6]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7] 楚光玉.人学——关于人的科学哲学•宇宙学〔M〕.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楚光玉 (1958- ),黑龙江庆安人,辽宁省葫芦岛市高等函授教育管理站主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中国人天观研究会理事,从事人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