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济:痴爱京剧无怨无悔
八仙桌下的京剧神童
李世济5岁开始接触戏曲。那时,李世济的姨妈喜欢戏,就请了一位老先生教《苏三起解》。家里有张八仙桌,5岁的李世济就拿个小板凳坐在桌子底下听。老先生天天教姨妈,姨妈还没会,李世济到先会了,还上台唱了,居然一点儿都没错。大人们说,这个孩子大概是个学戏的坯子,怎么一点也不害怕就能把戏唱下来。李世济说,这件事从此扭转了她的人生。
尽管从小接触戏曲,但李世济出身上海的大户人家、书香门第,从那时的普遍观念出发,家人不允许她唱戏。后来她考入了赫赫有名的医学院,但是命运终于还是让她弃医从艺。如今,不少李世济当年的大学同学在医学界卓有成绩,李世济心里有没有一点羡慕,或者是遗憾?李世济斩钉截铁地说:“无怨无悔。”
程砚秋的“干女儿”
12岁的时候,李世济跟着家人在一个偶然的场合见到了程砚秋大师,有人说李世济跟他长得很像,比他亲女儿还像,程先生很高兴,别人就建议让李世济作大师的干女儿。第二天李世济下午4点下学回家一看,程先生很重视这件事,送来了礼品。李世济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是两双银筷子、两个银饭碗和一个金镯子。
干女儿是认了,但老师一直没有承认过李世济是“徒弟”。李世济曾经非常诚心地跟程大师讲,想正式出道唱戏,他不同意,“他说:‘你看我的子女,哪一个干这行?我这是爱你,我觉得戏班是一个大染缸。’我跟他说,‘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但是程先生说,‘剧团的情况,这方面是不可改变的。”对于拜师,李世济始终都很执著,但种种机缘,次次错过,上天似乎始终不让这对事实上的师徒履行这个庄重的仪式。李世济说,“虽然我拜师还没有拜成老师就走了,走那么早,但是他改变了我的艺术道路,他的精神已经给我留下来了。”
特殊年代里的劳动能手
在“文革”期间李世济不能唱戏了,在“干校”她是水稻班的班长。常常是端上来一盆饭,或者面条汤,上头白菜她都给别人吃,自己喝点汤,虽然饿得不得了,但与大家相处得很好。最好的年龄去种水稻,李世济仍然一心想的是“我走到哪儿都应该是好样的”。
为了自己做菌肥,她克服困难骑二八的男式自行车,自己上不去,团里一位老师找一块石头把她扶上去。道远,晚上又回来晚了,汽车灯一照,路上什么都看不见,结果就“扑通”一下掉到沟里了,沟有一丈多深,掉下去就爬不上来。可是那位老师没发现,还骑着车走。后来终于靠月光照亮,从坑里把李世济救起来。自行车把李世济砸得很狼狈,但她还是爬起来,骑上车继续走,“就为了当强者,做好样的。”
爱情与婚姻皆为事业让路
李世济的丈夫唐在炘是一位著名琴师,还曾经给程砚秋伴奏。别人眼里,他们夫妻俩一直是良师益友。他们一直到李世济30岁才结婚,要孩子也很晚。李世济说,就是为了艺术。因为李世济本来体形就比较丰满,“要了孩子我不就更胖了?”至于为什么选择了唐在炘,李世济风趣地说:“我们朝夕相处,老是一块研究戏,走进走出,谁还要你?你怎么说得清楚?除此别无选择。再说,我一天老是唱,哇啦哇啦地叫,别人受不了我的生活。”
李世济说,她很尊敬唐在炘。当年唐在炘大学毕业,才华横溢,但他毅然给李世济当伴奏,从不突出自己、表现自己,一心烘托李世济,“他拉的《梅妃》,我还没有开口,他已经用音乐把我带入意境,我已经眼泪满眶。”他还为李世济作曲,写的时候反反复复地推敲,至今还有一些戏没有问世,或者没怎么演出。李世济说,“有这么一个爱人值得骄傲,值得自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