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全国创争活动指导协调小组 中华职工学习网首页 情景站 联系电话:010-68232149
科学研究人员 | 工程技术人员 | 购销人员 | 仓储人员 | 运输服务人员 | 体育工作人员 | 教学人员 | 购销人员

从“拉呱”看方言新闻节目的魅力

http://www.51xue.org.cn  2007/5/30 源自:互联网 【字体: 字体颜色

 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的方言新闻节目“拉呱”自2005年10月31日开播以来,受到山东尤其是济南观众的喜爱,节目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迅速攀升,目前已成为该频道的一档名牌栏目。“以方言说新闻”并不是齐鲁频道的首创,早在几年前,全国各地便已涌现出为数不少的方言节目,像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重庆卫视的“生活麻辣烫”、绍兴台的“师爷说新闻”、苏州台的“天天山海经”等方言节目不仅收视率可观,还成为各自电视台的品牌。对方言节目的兴起,赞扬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不少专家学者撰文呼吁停办方言节目,各地也纷纷出台法规政策,加强了对方言节目的限制和规范。比如浙江省广播电视厅便对方言节目的频道定位、节目传播范围、播出时间量等进行界定,并规定面向全省观众的省级频道,不宜开办方言节目,市级频道的节目也不宜采用方言进行描出;上海也规定以后不再开设方言新闻节目;2005年9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自律公约》,《公约》中规定:“以推广普及普通话、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维护祖国语言和文字的纯洁性为己任,自觉发挥示范作用”,“除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普通话,不模仿地域音及其表达方式,不使用对规范语言有损害的口音、语调、粗俗语言、俚语、行话”,“不滥用方言词语、文言词语、简称略语或生造词语”。在这种情况下,齐鲁频道的“拉呱”却依然采用了以方言说新闻的方式,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效果。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在没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方言节目应不应该存在?它的实际存在和大受欢迎又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地面对这一现象?本文试图以“拉呱”为例,解析方言节目的独特魅力,并以此辨析当下电视节目的小众化和特色化趋势。

  和大多数方言新闻节目一样,“拉呱”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走的是民生新闻的路子,关注百姓市井生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概括起来,“拉呱”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新闻内容家常化

  “拉呱”借鉴了民生新闻的报道视角,更多的从普通受众的立场和角度出发,用大众的观念和标准来判断新闻的价值,回避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将报道范围界定在济南,并适当辐射至济南周边的其它地区,突出了地域特色,播报内容不外乎济南市内市外人们身边发生的一些新鲜有趣的、关系到老百姓切身生活的甚至是家长里短的事儿。其它像邻里纠纷、家庭纠葛、遭遇骗局之类的事件甚至是离奇古怪的奇闻逸事更是“拉呱”关注的内容。这一点我们从其新闻标题上便可见一斑,试举几例,如:“逛超市俺怎么成了小偷?”、“过年回家该去谁家”、“家里来了俩忽悠

  自称自己是领导”等等,我们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生活压力日益加重,观众希望从电视上得到生活的调剂和情感的交流。“拉呱”的新闻素材几乎都是源自老百姓日常生活和体验的原生事件,这种关注底层民生的“市井新闻”一反常规性新闻的严肃、生硬和遥不可及,更加贴近百姓生活,具有强烈的平民化色彩,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让观众觉得亲切自然,触手可及,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更容易引起普通百姓的共鸣,从而拉近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交流距离。

  二、新闻叙述故事化

  新闻内容的家常化,主要是基于受众的心理需求和接受能力。“拉呱”将目标受众定位在占人口多数的普通市民阶层。为贴近受众接受心理,“拉呱”不仅将新闻内容家常化,更将新闻事件的讲述故事化。所谓“新闻故事化”,是指在播报新闻事件时,不是单调空洞地告诉观众何处发生了何事,而是采取各种方式,以讲故事的形式告诉观众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因果始终,使观众被故事吸引而主动投身于新闻事件。爱听故事是人类的天性,电影和电视剧需要故事,电视新闻节目也不排斥故事的加盟,高小康在《人与故事》中写道:“故事中的社会关系与行为方式可以来指称自己所处的社会关系中的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的行为方式。①”可见人们喜欢听故事,不仅是出于认知和获得信息的需要,还出于通过他人以观照自身处境的深层需求,更何况故事中的人和事与自身经验如此贴切。所以故事化的新闻大受欢迎也就不足为奇了。

  既然是讲故事,必然要运用各种讲故事的技巧以激发受众的收听(看)欲望。“拉呱”在这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讲述新闻时,往往以简要新闻和片断的方式做个片头“预告”,巧设悬念,激发观众的好奇心;

  正式播报新闻时,主持人又通过提问问题、巧设悬念、卖关子等方式,进一步吊起观众胃口;然后通过趣味十足的电视画面、声音解说和现场采访或情景模拟把真相一步一步告诉观众。一则新闻就像一部短故事片,剧情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它展现的是一个事件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些碎片。这样生动活泼、趣味十足的叙述方式契合和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通过适度激发受众的联想、想像等思维,让观众沉浸在故事之中。

  三、主持方式个性化
  
  到目前为止,多数新闻节目的主持人还是习惯于坐着播报新闻,似乎只有正襟危坐、严肃端庄,才能体现出新闻的价值。“拉呱”反其道而行之,借鉴了娱乐性节目和一些同类节目的做法——站着说。主持人不再是正襟危坐,一脸严肃,而是轻松活泼,甚至有点“嬉皮笑脸”。名字颇有济南特色的主持人“小么哥”外貌称不上英俊潇洒,却有着一张表情丰富幽默的脸,让人一看便觉得放松。“拉呱”的演播室也布置得别具特色:它借鉴了说书场所的设置:一架屏风,一堵隔墙,一把折扇,一张书桌,一只古瓶,主持人在桌后一站,便有了在书场说书的味道,观众也便有了让主持人将自己带入妙趣横生的故事世界中的心理预期。除了小么哥,节目还另外设置了“主持人助理”的角色,或男或女,一般有两个,一个是给小么哥“搭词”的,类似于相声中的“捧哏”角色,一般不出镜,只以画外声音的形式出现;另一个则是出镜与小么哥客串表演的,类似于小品中的小配角。这两个“助理”总是在节目需要的时候适时出现,与主持人插科打诨,既有效地衔接起了上下两则新闻之间所造成的“中断”,为新闻故事的开始和结束牵线搭桥,确保了节目的流畅性,同时又把表演因素引入新闻节目,使节目陡生悬念,高潮迭起,妙趣横生,更具视听魅力。比如:“搭词的”总是以一个“捣蛋鬼”的形象出现,老是喜欢与“一本正经”的小么哥唱反调,总是在小么哥说的兴起时冷不丁插上一句,在“助理”对小么哥进行调侃、嘲笑和反讽的同时,∶锤缛从幸庖砸桓薄耙槐菊  淖源底岳蕖钡男蜗蟪鱿郑 诮谀恐谐R钥 嫘Φ姆绞蕉宰约汉徒谀拷 小白晕掖敌辍保 热缭凇叭局追⒊渑肿?

  你以为我想啊”这则新闻的导语是这样的:“就是我这头发,对这一头秀发,小么哥我是精心护理啊,每天喷五遍嗜哩水,三遍发胶……”这样一来,新闻事件的起承转合基本上是以主持人为线索,主持人这种无伤大雅的自我吹嘘和自嘲一方面让节目变得轻松愉悦,另一方面也变相地宣传了主持人和节目,有助于提升节目的知名度,可谓一举两得。

  四、节目形式多样化

  在节目的具体外在表现形态上,“拉呱”也有创新之处。与“新闻内容的故事化”相呼应,“拉呱”形式新颖,不拘一格而又自成一体。

  首先便是济南方言的使用。山东各地方言众多,其中不乏晦涩难懂者,“拉呱”选择了济南方言,一是因为济南方言相对来说比较通俗易懂,大部分北方人都能接受,二是由于济南身为齐鲁频道所在地,又是山东省会城市,无论是新闻素材还是观众数量都是相当可观的。“济南人,济南事,济南话,济南味”,既突出了地方特色,又弘扬了地方语言文化。

  在节目的编排上,“拉呱”突破了常规性新闻节目的固定模式,大胆吸收了各种文艺样式,如快板、曲艺、顺口溜、漫画、影视片断等等形式,只要需要,都可以拿来为节目所用。”什么钻戒

  钻石说没就没了”这则新闻,开头使用了快板的形式:“竹板这么一打呀,别的咱不拉,拉一拉李大姐买钻戒故事一大把……,在“’范进’中奖,激动地不行了“这则新闻中,为表现老汉“中奖”后按捺不住的激动心情,以快镜头表现老汉不停地跑来跑去;老汉“中奖”的具体情况则是以小调的方式唱出来的:“天上掉下个大轿车,特等奖砸中朱老汉的头。”画面则以漫画的形式形象地展示了实际并不存在的“轿车”和“相机”以及老汉一手开车、一手拿相机的幽默情形。节目中设置的”拉呱书场“这一环节,更是直接以漫画和相声的形式评论新闻事件。在以动物、植物为主人公的新闻中,则采用配音的拟人化方式,模拟动植物的思维活动,语言幽默风趣,令人忍俊不禁。在”会下蛋能打鸣

  

[1][2]

  相关链接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