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全国创争活动指导协调小组 中华职工学习网首页 情景站 联系电话:010-68232149
科学研究人员 | 工程技术人员 | 购销人员 | 仓储人员 | 运输服务人员 | 体育工作人员 | 教学人员 | 购销人员

经济学发展简史

http://www.51xue.org.cn  2007/5/22 源自:中华职工学习网 【字体: 字体颜色


四、新古典主义
  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新技术特别是在金属、化学、电力领域出现的新技术,导致新产品的出现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需求和产量的增加引发工业领域的重大重组。同时,经济领域的竞争开始国际化,并导致频繁的经济危机,失业、通货膨胀使社会冲突的焦点从资本家和地主的对抗,转向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此时,推行经济自由主义,重视资本积累,同时强调社会各阶级的经济作用和分配规律的古典经济学说,逐渐被新古典经济学说所替代。
  新古典主义是十九世纪末叶以来具有广泛影响和重要地位的经济理论。它的基本观点和古典主义相同,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同时它也融合和吸收了其它一些学派的观点。它渊源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所谓“边际革命”。当时奥地利的门格尔、英国的杰文斯和法国的瓦尔拉斯几乎同时提出了以边际效用决定商品价值的理论。他们使用抽象演绎法、边际分析法、心理分析法和数理分析法建立了包括边际效用理论、时差利息论和一般均衡论等在内的理论体系。它把市场现象归结为个人选择的结果,着重解释在技术知识、社会习惯以及资源稀缺的约束下,个人在市场上进行的主观评价和选择,会导致市场过程的协调和均衡,进一步证明了自由放任的正确性。
  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特点是:
  经济和谐观 新古典主义认为,经济体系的变动和发展是渐进的、而不是突变的;是和谐的,而不是冲突的;对经济刺激的反应是灵活的。边际分析是体现这种观点的分析工具。
  供求力量决定价格的主观价值 新古典主义认为商品和要素的价格决定于市场上的供求力量。市场上的理性行为是,需求一方,消费者寻求最大的满足;在供给一方,生产者追求最大利润,通过价格的变动,使供求量调整到双方相等时的均衡状态。
  完全竞争的经济 新古典主义的均衡价值理论建立在完全竞争的基础上,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完全竞争并趋于均衡状态的经济。
  充分就业的经济 新古典主义认为市场供求力量能使一国经济实现充分就业,一切生产要素在分配中所得到的份额取决于他的边际产品数量。
  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有瓦尔拉斯、马歇尔、凯恩斯以及二十世纪的阿罗和德布鲁等。
瓦尔拉斯
  莱昂.瓦尔拉斯(1834-1910法国)是边际革命的奠基者之一,洛桑学派创始人。他的主要著作有《纯粹经济学纲要》、《应用经济学研究》和《社会经济研究》。其主要贡献是建立了说明交换价值的一般均衡理论,并将数学方法第一次大规模引入经济学研究。
  他从稀缺性出发,得到稀缺价值论,在此基础上,他由简到繁,从单纯的交换到引入生产、资本、交换媒介等,建立了一般均衡模型,并说明了它的存在、最优和稳定。
马歇尔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英国)对前人的工作进行了综合,是新古典主义的杰出和完整代表。他的《经济学原理》被看作是与斯密的《国富论》和李嘉图的《赋税原理》齐名的划时代著作。他的《经济学原理》对个别市场或商品分别从需求和供给进行研究,阐述了供给和需求决定均衡价格的理论体系,马歇尔也因此被认为是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奠基者。
  马歇尔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财富和人,注重对人的心理和动机分析。他利用连续原理、边际方法和局部均衡分析的方法,讨论了需求理论、供给理论以及二者的作用下的均衡价格理论,力求说明在市场上供给和需求两种相反作用如何作用、如何达到均衡,从而决定商品价格。在均衡基础上,他讨论了分配理论,指出存在四种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对生产有贡献,并说明了这四种要素的价格决定。
  马歇尔充分重视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的运用,大量使用几何图示表述经济学原理,注重时间因素对经济分析的重要意义,充分运用局部均衡的原理,这些研究方法至今仍然被经济学沿用。
五、社会主义
  当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它的成熟时期后,经济学也从古典经济学一分为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李嘉图理论的继承和批判基础上,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学说、资本积累以及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学说。他们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指出资本主义一定灭亡,并提出了有关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他们的思想主要反映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中。
  其后,列宁根据自己的实践,发展了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此后,苏联在其实践中逐步建立起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系,并在东欧和中国得到推广。
  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之后,人们发现这种计划体制存在着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于是,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进行变革,引入市场机制。东欧和苏联走的是激进的私有化道路。中国则走了一条渐进的改革之路,先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然后是市场经济。
六、凯恩斯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急剧发展,1923-1933的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破坏。资本主义经济实践与传统的经济理论所宣扬的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产生严重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有效需求理论体系和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以求减少失业,这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英国)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自他以后至今无人能够超越。1911年起凯恩斯出任英国皇家经济学会《经济学杂志》主编。1930年任内阁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1941年担任英格兰银行董事,1944年以英国代表团主席身份出席在布雷顿森林召开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并出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凯恩斯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印度的通货和财政》、《货币改革论》、《货币论》、《如何筹措战费》、《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等。
  《货币改革论》和《货币论》两部著作基本上没有摆脱传统经济学的框框。凯恩斯向传统经济学挑战的是他的第三部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这是凯恩斯经济学产生的标志。《通论》是在30年代大萧条爆发以后孕育的,于1936年问世。1929年,凯恩斯和亨德森合写的小册子《劳合•乔治能做到吗?》出版。英国自由党领袖劳合•乔治提倡举办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凯恩斯对此表示大力支持,力图证明公共工程能有效地增加就业,赤字预算能减少失业而不至于引起通货膨胀。1930年,凯恩斯在《1930年的严重萧条》一文中流露出不相信“一只看不见的手”会引导经济健康运行的思想。
  1933年,凯恩斯在《获致繁荣的方法》一文中说明公共工程支出的作用。1934年夏,凯恩斯访问美国。罗斯福新政进一步推动了凯恩斯的理论研究。凯恩斯会见罗斯福时,强调了政府支出的作用。1935年,凯恩斯发表《一个自我调节的经济制度?》一文,认为即使不存在磨擦因素,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也不可能自我调节。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这是凯恩斯的代表作。凯恩斯提出了总量分析、短期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宏观经济学体系。
  凯恩斯认为失业和危机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它只是“有效需求”不足的结果。“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部分。它是由“消费倾向”、“对资本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和对货币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及货币量决定的。凯恩斯在理论上分析上采用了“总量分析”即“宏观分析”的方法。他研究了收入、需求、投资、储蓄、消费、货币、价格水平的总量及其相互关系,使“庸俗经济学”从微观分析进入了宏观分析。
  依据凯恩斯的理论,他提出了一整套政策,这些政策的核心就是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借此刺激有效需求,即刺激消费和投资。在财政政策方面,在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主张减税、增加财政支出,以扩大投资和消费;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主张增税、减少财政支出,以减少投资和消费。在货币政策方面,在萧条时期主张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息率以刺激投资;在高涨时期主张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息率以限制投资。
  凯恩斯《通论》的出版对西方经济学界和西方国家政府的经济政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把凯恩斯《通论》的出版称为“凯恩斯革命”,认为凯恩斯在西方经济学中进行了一次思想革命。凯恩斯是对西方国家已经并且正在奉行的政府干预经济政策的理论论证,这一理论论证反过来又成为西方国家实行政府干预的依据。美国新政和《通论》的关系说明了这一点。《通论》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新政的实践所作的理论说明,这种理论又反过来为新政提供了依据,推动了新政的发展。
  战后20多年来,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大力推行凯恩斯主义,它对缓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实现经济增长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6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发的现象,使凯恩斯理论出现了危机。凯恩斯理论遭到了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的挑战。
七、凯恩斯以后
  研究经济思想史的学者还未对凯恩斯以后的学术思想加以归纳,这并不意味着凯恩斯以后的经济学领域缺乏思想。实际上,在这个阶段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流派和经济学家,由于统计分析理论的发展,这个时期经济学术著作的特点是大量运用统计理论和数学模型。这是后出现了两个现象:一是1968年诺贝尔奖的设立,带来了经济学史上又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经济巨著来自学院派的趋势也愈加明显;二是随着美国在全球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来自美国的经济学所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新古典综合派
  新古典综合派又被称为当代凯恩斯主义正统派或主流派,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保罗•萨缪尔逊、托宾、索洛等。“新古典”是指他们接受凯恩斯以前的新古典主义对于市场和一般均衡的分析,但同时应当“综合”凯恩斯主义。
  这种综合体现在:一、将凯恩斯理论本身综合成宏观一般均衡理论,但理论本身却和新古典理论有相似之处;二、凯恩斯的宏观理论体系和新古典的微观理论体系相结合,注重寻找宏观经济理论的微观基础;三、强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配合。
  他们认为,战后的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既存在市场机制的调节,又有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一方面,经济中的基本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仍然由市场机制,即“看不见的手”来解决;另一方面,政府在经济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政府要运用各种经济政策来纠正市场调节不可避免的缺陷,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以保证经济长期稳定地发展,并实现社会公正。
  他们用IS-LM模型完善了总需求分析,并用总供给分析来补充总需求分析,建立了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发展了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投资理论和货币理论,并且将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长期化和动态化。
当代经济学的其它主要流派
  当代经济学除了新古典综合派外,其它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派主要有:新自由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剑桥学派、新制度主义。
  新自由主义以哈耶克为主要代表。它从个人主义出发,强调维护个人自由。而自由的基础是经济自由,其核心是私有制,在这一基础上生产者有经营自由,消费者有消费自由。实现经济自由的途径是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调节作用,让人们在市场上自由竞争。
  货币主义又称为现代芝加哥学派,其代表人物是弗里德曼。其基本观点是坚持经济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货币,即货币量是说明产量、就业和价格变化的最重要因素;在政策上基本主张坚持市场调节的完善,反对国家直接干预。
  理性预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卢卡斯和萨金特。它认为,经济主体在做出任何决策时,除了考虑到有关经济变量的情况外,还要考虑这些变量的未来变化,这种有根据的、合理的预期被称为“理性预期”。它认为市场机制本身是完善的,依*价格的调节作用,市场在正常情况下总是处于供求相等的出清状态。由于理性预期的作用,宏观经济政策无论在短期长期都无效,且会破坏市场机制。
  新剑桥学派又称为凯恩斯左派,与新古典综合派一样,号称是现代凯恩斯主义。其代表人物有罗宾逊、卡尔多。他们认为新古典综合派将收入支出模型作为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是一种歪曲;他们认为核心问题应是收入分配问题。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不合理,分配应以价值理论作为基础;经济增长是以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为前提的。因此他们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
  新制度主义属于经济学的“异端”,其代表人物是加尔布雷斯、缪尔达尔等。他们将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确定为制度;重视经济伦理问题的和价值判断;并且用演进的整体的方法研究制度的变迁。

[1][2][3][4][5]

上一篇文章: 经济史与经济学
下一篇文章: 公共经济学研究
  相关链接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