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全国创争活动指导协调小组 中华职工学习网首页 情景站 联系电话:010-68232149
 
 
    政治 | 军事 | 文化 | 娱乐 | 科技 | 体育 | 商业 | 财经 | 教育 | 法律
 位置: 中华职工学习网 >> 人物 >> 科技 >> 正文

走近袁隆平

  2007/6/13 源自:中华职工学习网 【字体: 字体颜色

  袁隆平的罗曼史

  袁隆平在安江农校教书期间,论讲课水平没人能超过他。在课下,与同学们混在一起,打球、游泳、拉小提琴、开无拘无束的玩笑。学生们极尊敬他,又不害怕他,视他为良师益友。

  可是,在生活上他却非常随便。和学生时代一样不注意穿着。讲台上找不到黑板擦就用衣袖;不满周岁的棉衣往往袖口上开了花,别人形容为“油榨”。

  生活极其简朴,一间单人房、一张单人床、一张三屉桌、一把椅子和一大摞书就是全部家当。

  大家说他住单人房,吃大食堂,是一个清贫而又快乐的单身汉。其实他也有自己的寂寞和苦恼。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他,大学毕业多年仍没找到女友。和他同龄的教师连孩子都会叫爸爸了。

  一次,一位男教师约她去看“女朋友”,打算介绍给袁隆平。可是一见面,女方相中的是衣着整洁的介绍人,不久他们就结为伉俪。

  此后,好心的同事一连串给他介绍了好几位姑娘,可人家都看不上他,嫌他太不注重打扮了。

  袁隆平自有自己的想法:专门琢磨衣着的人,不值得自己去追求。话虽这么说,可心里也着急:自己也老大不小了,该成个家了。

   苦涩的初恋

  1956年,袁隆平到邻近的一所中学代课,认识了一位女教师。女方认为袁隆平有抱负、重事业、有男子汉的气概。情人眼里出西施:连他那“油榨”的棉衣也成为可爱之处。袁隆平为她的才貌所吸引,更钦佩她那识大体和不拘小节的眼力。

  从此,实验室里,他们一起做实验;花前月下,印着他们的倩影;香樟树下,有他俩的欢笑;沅水河畔,有他们的足迹、、、恩恩爱爱谈了三年多,同事们都催袁隆平趁热打铁,快吃喜糖。

  “反右”开始了。袁隆平出身不好。那位女教师不仅出身不好,还有海外关系。学校领导找女教师谈话了:像你这样的人再和袁隆平结婚,要当心成为“双料货”,要爱情还是要进步?

  要爱情,还是要进步?女教师面临着痛苦的选择.最后她作出了在那个极左的年代最正常的决定:要求进步.但她的心一直还在袁隆平那里放着。

  痴情的袁隆平,思想更为痛苦:怎么这么长时间见不到心上的人了?难道这仅仅是一个好梦?他总是怀有希望,总认为她会回来的。

  痴情的梦做了一年又一年.1960年春节,女教师和另一位教师结婚了。不久女教师突然通知他,到车站送行,她已经调离了这所学校,到另一座城市教书去了。善良,纯洁的他,将痛苦埋在底.祝她一路走好,全家幸福。

  袁隆平的梦彻底破灭了。送走女教师,袁隆平把全部心思都投入到教书和水稻研究上了。这时袁隆平已大学毕业10年了。

   巧配婚姻

  在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起步不久,孤立无援的时候,爱情的花朵再一次在袁隆平的心里绽放。

  袁隆平的事业感动了一位叫邓哲的贤惠姑娘,她是袁隆平的学生。也曾因出身不好在爱情问题上一度陷入了苦恼。

  1963年冬天,邓哲到地区农业局学习。遇到了同学王业甫,王业甫读书时最崇拜袁隆平老师。连穿着,发型都要模仿。看到老师还光棍一条,就暗中着急。见到邓哲,听说她也单身,就灵机一动,主动撮合他俩。

  老同学的撮合在邓哲心中起了波澜。他俩见面了。

  再见邓哲,袁隆平发现当年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已经出落成一个淑贤的大姑娘了,心中颇有好感。而邓哲呢,看到自己的老师还是那么风趣,和蔼可亲,心中升腾起一种特殊的情感。一下子拉近了它们之间的距离。

  没有太多的花前月下,也没有什么结婚用品。两个相见恨晚的大龄青年,仅用几斤喜糖就举行了一个革命化的婚礼。这时袁隆平33岁,邓哲25岁。

   携手前行

  “男子三十三日头刚出山”爱情之花虽然开得迟,但芳香持久;爱情之酒虽然缓慢酿就,但纯正浓烈。

  邓哲是袁隆平事业的理解者和支持者。使他逆境中的宽慰者和知己。多年来感人肺腑的事情证实了这一切。

  在探索杂交水稻的最初岁月,面对人们的质疑和嘲讽,邓哲始终相信和崇拜自己的丈夫。   

  在袁隆平面临着被送进“牛棚”的时候,袁隆平为了不连累妻子,郑重的告诉妻子做好分手的准备.邓哲坚决的说:大不了和你一起下田作农民,你照样可以搞你的杂交水稻。妻子的话是逆境中的袁隆平最大的安慰。

  为研究杂交水稻,袁隆平四海为家,在三系法研究的前十年他有7个春节是在海南度过的。孩子出生时也没能在身边陪伴。即使现在,袁隆平在家的时间一年中也不会超过三分之一。

  家中的一切重担全落在了邓哲一个人身上。在父亲病危,自己生病住院的时候都没有告诉丈夫。

  袁隆平也深爱着患难与共的妻子,在安江农校时妻子的衣服都是袁隆平买的,而且都很合适。每次到外地也总忘不了给家里写信打电话。每次回到家总少不了下到厨房去露一手....

  袁隆平退居二线后,他和夫人都喜欢出去旅游。但没有袁隆平陪着,邓哲哪里也不去。“所以说我一个人去开会就不带她,因为我是去开会的,她一个人呆在旅馆里难受。如果人多,我就她带去.有一次我带她到英国伦敦去,我怕他走丢了,就写了个牌子,上面写了旅馆的电话号码和地址,又教她两句英文,一句是Excuse me sir,一句是Can you help me?如果走丢了,马上那牌子给人家看。后来他又学会了遇到年轻的女子叫Excuse me miss ,见到年岁大的女的叫Excusse me madam,结果Madame她就不会说了”


  这对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夫妻,在几十年来一直默默的互相搀扶着,走过风,走过雨。

   财富教授

  “袁隆平”这三个字的品牌价值,据湖南四达资产评估事务所的评估,达1008.6亿元!以“袁隆平”来为公司命名,实在是最好不过了。

  2000年12月11日,我国第一支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一上市,就募集了7亿元。这被业界看成是中国证券市场向新十年迈步的起点,中国向知识经济的里程碑。袁隆平再一次成为舆论的焦点。

  袁隆平是公司的第四大股东,占有250万股的股份。按“隆平高科”上市首日的收市价40.37元计算,按此计算,他拥有的股票价值1亿元。也就是说,一个埋头搞科研开发的科学家,一下子成为了亿万富翁。

  隆平高科的上市使人们看到了知识经济的魅力。袁隆平并不急切的渴望财富,但他们拥有财富是值得骄傲的。因为他们拥有了商业竞争和资本游戏的核心部分:知识和技术。

  “说老实话,用我的名字搞隆平高科是做了我不少工作的,袁隆平今天涨了三分,明天跌了三分,多难听呀”为什么后来又同意了,肖东坡问道。

  “抓鸡要投米,钓鱼要鱼食。我举个例子,我在缅甸我们做了实验,增产幅度很大,我们就去了4个人,搞了一个地方,用了50万。但是一个点不行的,它第二年做要十个点,要做两年。没有钱哪,外国人呢,他说好,我就来投资,但是他要赚大头,我说品种是我们的,人也是我们的,技术是我们的,就是没有钱。他要来投资,我一算那划不来,何必呢,结果呢就出于这个目的,我有了隆平高科以后,我自己就有了资金了,现在可以开发了,在几个国家,有我们隆平的公司,在越南哪,在菲律宾,都搞了,在印度尼西亚,就是处于这样一个目的。第二个,当时呢,成立隆平高科的时候,我已经69岁了。还能不能主持课题了,责任专家当不了,什么首席专家,当不了就没有科研经费了,有个隆平高科,每年承诺我200万科研经费,哎,要得。这样子的,出于这两个目的。”

  虽然袁隆平和他的科研成果在商业经济运作中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是,他的心全系在杂交水稻的研究上。“搞产业化的目的不是只把眼睛盯在钱上,目的是壮大事业,推动杂交水稻研究上新的层次”

  袁隆平在一向淡泊名利,1981年的时候袁隆平获得了我国第一个,也是迄唯一一个特等发明奖,得了10万元奖金,回来后,跟同事大伙都分了。自己只留了5000元。当时的袁隆平生活还是并不富裕的。按当时的生活水平,10万元也是一个不小得数目。后来袁隆平获得里很多的奖励和奖金,他又拿出一部分设立了一个袁隆平奖励基金,来鼓励下属人员。

  在生活上,袁隆平也十分简朴,粗茶淡饭,衣着从不讲究,“我怎么打扮也像个农民”

  但是他在投资上却有两大爱好:一是买车,二是买皮鞋。

  下面是袁隆平的投资一览表:已经购买各型号摩托车10多辆(买一辆送一辆,大部分已送给了别人),皮鞋不计其数(都没有超过300元钱,大部分已送人),平面直角大彩电三部,羚羊轿车一部7万至8万元(此前湖南省已为他配备了一部奥迪A6专车,对购买羚羊的解释——“拉动国内需求”)

  当问到股票上市的看法时,袁隆平显得很激动。

  “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文革’中,知识分子叫“臭老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1978年小平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后,知识分子由‘臭老九’变成了‘老大哥’。这是对知识分子的大解放,也是给知识分子精神上最大的鼓舞。财富是由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共同创造出来的,但随着人类的发展,脑力劳动者在这方面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智力、脑力劳动在创造财富中作用越来越大。从‘隆平高科’股票上市后,股票一天涨了20多元就可以看出这一点,知识分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知识分子的价值越来越高。我们科技工作者一定不要辜负时代赋予的重任,要释放自己的潜能,在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

   畅谈未来

  100年前,人类刚刚迎来20世纪曙光的时候,对科学技术的前途表现得是那么茫然。许多科学家惊呼,科学已走到终点,牛顿力学是科学的顶峰。甚至有科学家深有感触的说:人类再过一万年才能登上月球。但人类创新能力是无可限量的,但也是难以预料的。原子能、因特网、基因工程、纳米技术等新技术正在使我们的地球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也消除了国外对中国粮食问题的担忧,打碎了“中国人口威胁论”。他发明的杂交水稻被人们称为“东方神稻”

  今天袁隆平又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新的奇妙世界。

   美梦终会成真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把那么长稻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和朋友们走路累了就到水稻底下乘凉”

  这是袁隆平年轻时的梦想。没有梦想就没有科学。袁隆平对此充满信心。

  “我想呢 通过科技进步和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我这梦会圆的,会成为现实的。我把它叫做禾下乘凉梦。”

  “我们国家的多数学者根据他们的估算:水稻的光能利用率有百分之五。把这个数字打成对折,就是按百分之二点五的光能利用率计算,就能达到一千六百公斤。我算啊,中稻是一千五百到一千六百公斤一亩,早稻一千到一千一百公斤。晚稻是一千一百到一千二百公斤。就是这么个数字。我们现在的水稻是碳三植物 如果我们通过分子育种把水稻搞为碳四植物 它的光能利用率又可以进一步提高 就不是百分之五了 它还可以提高到百分之六 百分之七 提高一个百分点 就不得了了 那产量就很高很高了。所以说我们还大有潜力可挖。所以说中国人呢 通过我们不懈得努力。通过科技进步,能够养活自己 而且还可以为其它国家解决饥饿问题做贡献 。”

   人造食物

  这是袁隆平等科学家最近提出的一个新的战略构想:直接利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来生产食品。如果这一想法的实现了。会不亚于相对论的提出、原子能的应用和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肖东坡问:会不会有这种情况:就是说呢,我有这么一台机器,想吃什么,想吃多少,一按电钮就出来?

  我们现在尚不能评价人造食物的前景,但我们看到了袁隆平这位伟大科学家,对人类未来发展的那种关注之情和永不停息的伟大抱负。

[1][2][3]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