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网旧站 情景站 中华学习总机:010-88202872  致力打造中国最大最权威的职工学习资源平台!!
首 页  关于创争  地方创争机构  图说创争  媒体报道  创争大事记  创争队伍  创争资源  加入创争  片头动画
 特别推荐
 
 ·全国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评审奖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
 ·许振超在“创争”首发仪式上的发言
 ·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关举行学习贯彻党
 大事记
 
 ·中国职工学习论坛在京开幕(2007-7-
 ·全国学习型班组创建研讨会在大庆召
 ·全国“创争”活动表彰电视电话会议
 ·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
 地方创争机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都联合下发了开展“创争”活动的文件,建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措施和各项保障机制。一些地方和行业把开展“创争”活动纳入总体发展规划,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体制。许多基层单位将“创争”活动纳入人才培养规划,由党政领导亲自挂帅,明确分工,指导督促,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工会推动、各方配合的工作机制,为深入推进“创争”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位置: 中华职工学习网 >> 全国创争总网 >> 创争队伍 >> 创争人物 >> 正文
永攀新高的工人技师何登龙
http://www.51xue.org.cn  2007/9/4 源自:中华职工学习网 【字体: 字体颜色
 

坚持学习 不断超越
为油田发展奉献才智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何登龙

  何登龙,1953年出生,1971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在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第二油矿五区五队工作。参加工作35年来,始终工作在大庆油田生产一线。他坚持学习,不断超越,从一名普通的徒工成长为大庆油田的高级工人技师、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考评员和质量督导员,先后被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术能手、优秀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者、大庆油田公司自学成才标兵、优秀共产党员标兵、杰出员工、功勋员工,被集团公司评聘为首批技能专家;2005年被大庆油田公司选树为新时期“五面红旗”,命名为“永攀新高的工人技师”;2006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知识型职工标兵”,并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

  何登龙常说:一个人文化基础差,但追求不能差;知识水平低,但志向不能低。只要坚持学习,就能超越自我;只要不懈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样可以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做一名知识型、技能型员工,在岗位上就要有真本领。何登龙靠着不学到手不放弃的韧劲,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1971年,何登龙初中毕业,当时全国上下正掀起“工业学大庆”的热潮,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深深激励了他,他来到大庆油田当上了一名作业工。那时油田工作环境差,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有很多人吃不了这份苦偷偷跑回了老家。他的父母劝他离开这个“人烟稀少”的荒原。可天生不服输的何登龙没有退缩,决心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上,像“铁人”那样,学点真本事,干出个样来。

  一年后,部队到油田征兵,他参了军。当兵四年,他一边刻苦训练,一边挤时间学习。由于表现出色,在同批入伍的战士中第一个入了党。1977年转业,又如愿地回到了大庆油田,在采油四厂当上一名采油工,重新开始了令他引以为荣的石油人生涯。

  经过部队的锻炼,他对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为干好工作,他勤观察、勤思考、勤提问、勤动手,遇到问题就记下来,向老师傅和技术员请教。不仅很快熟悉了生产流程,还能结合地面、地下情况分析生产难题。他撰写的单井分析报告曾被大庆石油管理局评为50例典范之一。

  何登龙先后经历了作业工、采油工、测试工等10多个岗位,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在代理技术员工作时,每两天就跑一遍方圆2公里内的200多口油水井,了解每一个生产参数。为了摸清一口新井的洗井周期,他顶着三九寒风,白天取数据,晚间绘曲线、搞分析,从井口到计量间700多米的路程,不知往返了多少遍。最佳洗井周期摸准了,可他的手、脚和耳朵都冻坏了。经过刻苦努力,不到半年时间,他就能够绘制全队的生产流程图,解释相关技术数据和参数。那年,在大庆油田采油工理论知识竞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随着工作上接触的问题越来越多,他常常感到文化知识不够用。1988年,正赶上成人中专招生,就报了名。他既要照顾患有严重骨质增生和风湿病的妻子,还要照顾两个上学的孩子。为了不影响妻子休息,他在厨房和孩子们挤在一起学习。炎热的夏天,小厨房像蒸笼一样,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脖子上搭的毛巾不知要拧干多少回。经过不懈努力,他如愿以偿考取了成人中专,并顺利地完成了学业。1992年,又顺利通过首次选拔高级技师考试,成为全厂第一名高级技师。

  做一名知识型、技能型员工,在工作上就要有大贡献。何登龙靠着不弄明白不甘心的钻劲,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解决生产难题上

  成为高级技师后,他把这看成是一份更重的责任,更加注重学习和钻研,尤其是在解决生产难题上下功夫。

  1999年7月,队里有些组合井口阀门关不严,开关不灵活。发现问题后,他一头扎进井组,反复进行拆卸研究。一天晚上,他骑自行车往家赶,边骑边想问题,一不小心,连人带车翻到沟里,压在车子下面,半天没醒过神来。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发现问题出在阀芯与阀杆连接的销子上,就亲手加工40多个销子,不但解决了问题,节约材料费12万元,还获得厂科技进步奖。

  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在工作中发现和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一年冬天,小队抽油机井因水泥基础风化、破损,造成很多支架重心严重失衡,队里组织多次调整不见效果。他顶着凛冽的寒风,仔细观察,反复琢磨,提出了“抽油机底座前水泥基础加钢板”的建议,在20多口井实施后效果显著,节约费用上百万元。沉降罐是转油站的重要生产部位,罐上20多米高的烟囱,靠三根绷绳固定,烟囱角环长时间磨损绷绳,会出现断绳、倒烟囱等事故,是一个比较大的不安全隐患。为解决这一难题,他让吊车司机用铁笼子将他提上去,观察、分析烟囱角环磨损原因。大风刮得铁笼子晃来晃去,吹得他双目红肿,但始终没有放弃。经过反复研究、多次改进,他终于研制出绷绳耐磨器,使绷绳和角环的磨损程度降到了最低,这项技术还获得了国家专利。

  他深知自己不仅是一名技师,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当遇到困难和危险时,都主动冲在前面。一年冬天,二合一缓冲罐加热炉因火管穿孔停炉,若不及时抢修,就会发生全队堵井、冻井、停产等严重事故。罐内存有大量可燃油、气,动用电火焊有爆炸的危险。为了抢时间,他提出了“用灭火机干粉驱除罐内残余气体”的办法。大家都清楚罐内都是有毒气体,还要打干粉,没有一点氧气,不成功就会有生命危险。时间紧,任务急,当时又没有别的解决办法。他嘴里叨着湿手巾,手拿两只干粉灭火器,果断地钻进了四十多度高温的罐内,一口气打完两瓶干粉。当他从罐内钻出来时,大家一起为他鼓掌。不仅仅是为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更是为他能够安全地出来。可他已经连坐着的劲都没有了。

  多年来,他先后解决各种生产难题182项,提合理化建议95条,进行技术革新62项,累计创经济效益860多万元。

  做一名知识型、技能型员工,在事业上就要有高追求。何登龙靠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实劲,千方百计传授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九十年代初,一些工人因盲目操作,经常发生磕磕碰碰机械伤人事故,让人十分痛心。他想,如果有一个规范的操作程序,让大家照着做,就能够减少一些血的教训。从1992年开始,他边实践、边研究,起草了《中转站事故预想百题解》、《更换抽油机零部件标准》等书籍,编写有疑问,就向专业人员请教。上级部门审查通过了《更换抽油机零部件标准》,这也是大庆油田第一个由工人编写的岗位技术操作标准。

  除编写一些操作标准外,他还参加了大庆油田《抽油机维修工理论和操作技能试题集》、《集输工理论试题集》等职工技能鉴定教材的编写工作。2002年,他又接受了更艰巨的任务,参与编写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抽油机安装工》、《采油工》、《注水泵工》等员工培训教材,他负责的部分占整个教程的一半,约140万字。在五个编写人员中,三人是专家教授,一人是技术干部,只有他是普通工人。为此,他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应用在油田生产中越来越普及,作为一名采油高级技师,他深知计算机知识匮乏意味着什么。他发扬“铁人”的“识字搬山”精神,刻苦练习,不懂就向他人求教。两个月后,他愣是凭着这股执着劲,从开始连字母、拼音都对不上号,手在键盘上找不到准确位置,到熟练地利用计算机制表、绘图、文字编辑、简单编程和多媒体教学、建立技术教育题库,又一次凭借坚韧和执著实现了对自己的挑战和超越。

  2004年,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蓬勃开展,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一定要为渴望学习、渴望提高技能的工友们开辟学习培训的课堂。于是,仅仅两个月,他就把1100平方米的培训教室组建起来。他把自己多年收集攒下的各种抽油机教学模具献了出来,还到其它单位找老朋友搜罗培训用品,实在找不到的模具,就花几千元钱买来材料,自己动手加工。不到两个月时间,共收集、组装各种培训设施1600多件,建立可操作生产工艺模型16套,完善操作规程17项,建成当时第四采油厂培训功能最全、培训工种最多的培训基地。矿里的选手在这里集中培训后,参加厂技能大赛创出了历年来最好成绩。

  2006年,对何登龙来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他被评为黑龙江省“知识型职工标兵”,被集团公司评聘为技能专家。他深深感受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为了更好地发挥一名技能专家的作用,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和骨干,帮助岗位员工解决生产难题,他在厂、矿计算机主页上开设了“何登龙帮你解难题”网页,并陆续开设了各工种练习题库、员工自考等栏目,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传播快、覆盖广等优势,更有效地开展员工网络培训、教学、辅导、答疑等工作,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多年来,何登龙先后培训员工5000多人次,有90多人被评为厂、矿技术能手,36人获得局、公司技术能手称号,5人在全国石油系统技术大赛中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所带的上百名徒弟中,有80多人已经成为厂、矿管理人员或高级技术人员。

 
    上一篇文章: “蓝领专家”——孔祥瑞
    下一篇文章: 用知识创造奇迹的“蓝领专家”——郭晋龙
 图说创争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领导机构 | 理事会 | 专家委员会 | 记者俱乐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电话:(8610)63099535 QQ:908102832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65号
主办:全国创争活动指导协调小组 承办:全国创争办 商权商学院 技术支持: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华职工学习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号-70 中华职工学习网,现代新型工会大学校!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 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 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经营管理工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