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影响下,不少企业都选择以裁员的方式来度过难关,如何提高企业效益,避免人员冗余呢?使用劳务派遣等弹性用工无疑是个最好办法。前昨两天,第四届中国人力资源外包(派遣)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参与者李天国、万宝盛华大中华区总经理吴若萱等各地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出席了论坛,就《劳动合同法》实施新形势下的劳动派遣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劳动合同法》为劳动派遣“正名”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加工制造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季节性的订单波动,出于节约成本考虑而期待一种灵活的用工方式,而外企的进驻恰恰为其带来了一种国外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劳务派遣。传统的用工方式是雇佣和使用一体型的两方关系模式,企业和劳动者双方发生雇佣关系,两者协调解决问题。引入劳务派遣公司以后,则形成了企业使用但却不雇佣员工,员工为企业工作却不与之签订合同,双方都把中间环节交给专业的劳务公司处理的用工模式。
“劳务派遣‘潜在’多年,但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发生劳动争议纠纷的时候,企业和派遣单位之间容易相互推诿责任,损害劳动者权利。”李天国是国家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劳动关系室主任,曾参与相关立法工作,对劳务派遣有着深刻认识。
李天国认为,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专门对劳务派遣进行了定义与规范,要求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相关的规定不仅在全国范围内,用法律的形式正式为劳务派遣“正名”,不仅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这种用工形式的健康发展。
弹性用工是企业的“减肥药”
“劳务派遣有助于解决摩擦性失业难题。”李天国认为,由于人力资源市场信息不完全等原因,往往会出现企业找不到人,而求职者找不到工作的错位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劳务派遣公司的出现,能够很好地搜集汇总用人信息,盘活劳动力资源,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效率。
除此以外,吴若萱认为,以劳务派遣为主的弹性用工方式更是企业的“减肥药”。吴若萱曾指导万宝盛华对企业的裁员问题进行过调研,发现裁员多集中在人事、信息与技术、办公与行政等一些辅助性部门,裁员的职位多集中在可替代性强,不能给公司带来利润的一些岗位上。“一些企业因为临时的、紧急的业务需求,一次性面向全国招聘数千人,而人员的激增往往会企业后期发展带来沉重的负担。”吴若萱说,如此看来,劳务派遣等弹性用工机制可以有效解决用人单位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的用工问题,减少企业冗员。
据记者了解,深圳最早和劳务派遣结缘的企业是赛格三星,早在1999年,由于业务发展需要,他们就向当地劳动部门提出劳务派遣的要求,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当年7月,第一批28名劳务工被拍签到赛格三星,主要从事电子产品包装等最低端的工作。时隔10年,这家第一个吃螃蟹的深圳企业尝到了劳务派遣的甜头,其使用劳务派遣的岗位工种也不断扩大。
“我们现在有2000多名员工,除了研发、财务等核心岗位以外,所有的岗位都使用了派遣用工。”赛格三星公司人事部负责人赵西平对记者说。目前该公司60以上的岗位都使用了弹性用工制度,其中后勤、车队运输等外包业务占了70,派遣用工占了30,一年下来,人力资源成本比以往自己招聘员工节省了40,此外,劳动纠纷也大大减少了。如今,该公司还自行制造了一套考评体系,每年定期对各派遣单位的派遣用工质量进行考评选择最合适自己用工需求的合作伙伴。
“越是规范的市场,劳务派遣发展越快”
深圳市方胜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老总聂有诚经过粗略统计发现,深圳目前劳动力市场上,有劳务派遣资质的人力资源公司大约在50家以上,劳务派遣人员15至20万人,整个市场的营业额40到50亿元,劳务派遣主要面向银行、电讯等国有企业及一些大型民营企业,而在派遣工种上,销售人员数量最多。
“深圳目前的劳务派遣市场发展规模目前排在全国第四、第五位。”聂有诚说,发展得比较快的是上海、北京、苏州,然后就是广州、深圳等城市,上海的劳务派遣市场目前已经发展到500亿左右的规模,劳务派遣业务已经在整个人力资源市场,以及人才服务业中占据中重要的位置。而据吴若萱介绍,美国的劳务派遣市场发展更为成熟,其派遣用工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办公文员、工业生产等基层岗位,而且已经涉及到经营与管理等所有领域。
“越是规范的市场,劳动派遣发展得越快。”聂有诚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好比生活环境较好的家庭为了省心省事而请管家保姆一样,用工规范的企业使用人力资源外包或者派遣,可以减少很多麻烦,但目前广东珠三角等地一些中小型加工企业,本来用工就不规范,不符合最低工资标准,没有为员工购买社保,怎么可能期待他们把这些业务交给人力资源公司来统一办理呢?“深圳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用工市场将会渐渐规范成熟,劳务派遣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据预测,未来5年内,深圳劳务派遣服务市场的增长速度将保持在20以上。”聂有诚说。
来源:南方日报
《劳动合同法》为劳动派遣“正名”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加工制造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季节性的订单波动,出于节约成本考虑而期待一种灵活的用工方式,而外企的进驻恰恰为其带来了一种国外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劳务派遣。传统的用工方式是雇佣和使用一体型的两方关系模式,企业和劳动者双方发生雇佣关系,两者协调解决问题。引入劳务派遣公司以后,则形成了企业使用但却不雇佣员工,员工为企业工作却不与之签订合同,双方都把中间环节交给专业的劳务公司处理的用工模式。
“劳务派遣‘潜在’多年,但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发生劳动争议纠纷的时候,企业和派遣单位之间容易相互推诿责任,损害劳动者权利。”李天国是国家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劳动关系室主任,曾参与相关立法工作,对劳务派遣有着深刻认识。
李天国认为,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专门对劳务派遣进行了定义与规范,要求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相关的规定不仅在全国范围内,用法律的形式正式为劳务派遣“正名”,不仅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这种用工形式的健康发展。
弹性用工是企业的“减肥药”
“劳务派遣有助于解决摩擦性失业难题。”李天国认为,由于人力资源市场信息不完全等原因,往往会出现企业找不到人,而求职者找不到工作的错位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劳务派遣公司的出现,能够很好地搜集汇总用人信息,盘活劳动力资源,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效率。
除此以外,吴若萱认为,以劳务派遣为主的弹性用工方式更是企业的“减肥药”。吴若萱曾指导万宝盛华对企业的裁员问题进行过调研,发现裁员多集中在人事、信息与技术、办公与行政等一些辅助性部门,裁员的职位多集中在可替代性强,不能给公司带来利润的一些岗位上。“一些企业因为临时的、紧急的业务需求,一次性面向全国招聘数千人,而人员的激增往往会企业后期发展带来沉重的负担。”吴若萱说,如此看来,劳务派遣等弹性用工机制可以有效解决用人单位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的用工问题,减少企业冗员。
据记者了解,深圳最早和劳务派遣结缘的企业是赛格三星,早在1999年,由于业务发展需要,他们就向当地劳动部门提出劳务派遣的要求,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当年7月,第一批28名劳务工被拍签到赛格三星,主要从事电子产品包装等最低端的工作。时隔10年,这家第一个吃螃蟹的深圳企业尝到了劳务派遣的甜头,其使用劳务派遣的岗位工种也不断扩大。
“我们现在有2000多名员工,除了研发、财务等核心岗位以外,所有的岗位都使用了派遣用工。”赛格三星公司人事部负责人赵西平对记者说。目前该公司60以上的岗位都使用了弹性用工制度,其中后勤、车队运输等外包业务占了70,派遣用工占了30,一年下来,人力资源成本比以往自己招聘员工节省了40,此外,劳动纠纷也大大减少了。如今,该公司还自行制造了一套考评体系,每年定期对各派遣单位的派遣用工质量进行考评选择最合适自己用工需求的合作伙伴。
“越是规范的市场,劳务派遣发展越快”
深圳市方胜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老总聂有诚经过粗略统计发现,深圳目前劳动力市场上,有劳务派遣资质的人力资源公司大约在50家以上,劳务派遣人员15至20万人,整个市场的营业额40到50亿元,劳务派遣主要面向银行、电讯等国有企业及一些大型民营企业,而在派遣工种上,销售人员数量最多。
“深圳目前的劳务派遣市场发展规模目前排在全国第四、第五位。”聂有诚说,发展得比较快的是上海、北京、苏州,然后就是广州、深圳等城市,上海的劳务派遣市场目前已经发展到500亿左右的规模,劳务派遣业务已经在整个人力资源市场,以及人才服务业中占据中重要的位置。而据吴若萱介绍,美国的劳务派遣市场发展更为成熟,其派遣用工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办公文员、工业生产等基层岗位,而且已经涉及到经营与管理等所有领域。
“越是规范的市场,劳动派遣发展得越快。”聂有诚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好比生活环境较好的家庭为了省心省事而请管家保姆一样,用工规范的企业使用人力资源外包或者派遣,可以减少很多麻烦,但目前广东珠三角等地一些中小型加工企业,本来用工就不规范,不符合最低工资标准,没有为员工购买社保,怎么可能期待他们把这些业务交给人力资源公司来统一办理呢?“深圳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用工市场将会渐渐规范成熟,劳务派遣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据预测,未来5年内,深圳劳务派遣服务市场的增长速度将保持在20以上。”聂有诚说。
来源:南方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