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75%网络舆论事件源于基层部门回应慢
适应互联网时代新信息环境 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西安日报讯 (记者 于京玄) 8月11日上午,市委中心组举行学习报告会,邀请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副局长、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主任刘正荣作题为《新信息环境适应能力建设》报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清云主持报告会并讲话,他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互联网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新信息环境,不断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努力营造良好网络舆论氛围,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刘正荣同志长期从事网站建设和互联网研究工作,曾先后参与主持我国一系列互联网政策法规制定和重大课题调研,是国家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发展和管理战略研究》首席专家,《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主要起草者。报告会上,刘正荣从对互联网的再认识、新信息环境与新社会形态、我国网络舆论生态、网络舆论引导的思考、关于互联网管理等五个方面,结合近年来网络热点事件阐述了互联网发展趋势和应对艺术,使与会同志深受教育和启发。
孙清云在报告会结束时说,刘正荣同志的报告深刻阐述了互联网的重要作用和社会功能,分析了我国当前面临的复杂网络舆论生态环境和形成的主要原因,对各级领导干部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新信息环境、做好应对和引导网络舆情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报告既有较高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操作性,对各级领导干部正确应对网络舆情、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孙清云指出,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网络舆情民意,广开言路,认真听取网民意见建议,提高了决策科学化水平。孙清云指出,网络信息具有迅速、广泛的特点,已成为综合媒体平台,为各级领导干部了解社情民意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要高度关注网络舆情,继续广泛开展网上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活动,积极采纳网民的意见建议,使各项工作更加符合民意。要自觉接受网络监督,及时回应网民提出的问题,不断改进工作。孙清云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互联网基本知识,努力掌握网络信息的特点,适应网络信息环境,大力提高引导和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充分发挥网络信息了解情况、联系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
市委中心组成员,市级各大班子中心组成员,各区县委书记、区县长,市级各部门和各开发区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报告会。
国新办官员:去年75%网络舆论热点源于基层部门回应慢
华商报讯 “去年,75%的网络舆论热点事件都是因为基层政府部门回应不及时造成的,领导干部不能低估公众的智商,处理问题要实事求是,面对网络舆论事件,着力点要放在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构建信任上。”昨日上午,西安市委中心组举行学习报告会,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副局长、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主任刘正荣作报告时这样讲。
领导干部不能低估公众的智商,处理问题要实事求是要用平民化语言进行引导,改变僵硬的语言体系
网络推进舆论热度
网民超过1亿人次讨论郭美美事件
“互联网上,公众可以实现多点到多点的传播。如果每个人有100个粉丝,10%的粉丝转你的一条微博,以此类推,转帖4次,几秒钟内就可以达到1亿人次。很快天下人就都知道了。”刘正荣称,郭美美事件出来后,讨论郭美美的网民超过了1亿人次。6月26日晚,郭美美乘坐航班从深圳飞北京,被网民公布了航班号、座位号、航班飞行状态,那天飞机晚点,几千万网民不睡觉,等待郭美美走下飞机。“一个人一旦引起公众在网络上的关注,根本逃不掉。”刘正荣还介绍了发生在今年6月的两次网络舆论事件,一件是江苏溧阳市卫生局局长谢志强与情妇的“微博约会、开房”事件,一件是湖北襄阳市樊城区法院院长范海涛与该院女纪检书记柳华梅在宾馆开房事件。刘正荣表示,每一次事件,都把互联网的舆论热度推进一大步。
追求公平公正是网络舆论主流
刘正荣认为,总体上看,网络是政府和公众的沟通桥梁,追求公平、公正是网络舆论主流,任何事件,如果有违公平公正,公众都很关注。网民最关心贪污腐败、司法审判等社会风气,最关心干部任用、人才使用,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问题网民也很关注。但也需要警惕网络舆论的“有错推定”,以及一些网络舆论的暴力倾向。“有些时候网民会上纲上线,把个别事件、个别不正常的问题上升到体制问题上。”刘正荣举例,比如一名官员说“运动员应先感谢国家的培养”,没有人澄清、追问这名官员是否真的说了这样的话,舆论一边倒,有的网民开玩笑,“以后见面不要问吃了吗,要问感谢了吗”;甚至有网民恶搞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感谢法”来。一遇到热点事件,网民就编新名词,比如躲猫猫、俯卧撑、裸体做官、噩梦死、洗脸死、我爸是李刚等。
政府如何正确面对
“噩梦死、洗脸死”是低估老百姓智商
“凡是涉官、涉贪,人们会在网上抓住不放。”刘正荣表示,类似“噩梦死”、“洗脸死”,当地这样的处理办法,是低估老百姓的智商,这些都被老百姓记载了下来,影响基层政府的形象。所谓“噩梦死”,是2009年一名男子在江西省九江市看守所羁押期间突然死亡,当地有“做噩梦死亡”的说法。“洗脸死”是指男子薛某在湖北省公安县公安局治安拘留期间,在拘留室洗手池中死亡,当地警方称“薛某系溺亡在洗脸台水池里”。
“引导网络舆论关系到执政,关系到民心,关系到国家命运;要加强舆论引导建设,避免简单问题复杂化,一般事件恶性化。”刘正荣称,网络舆论引导的法宝是实事求是,不能低估公众的智商,着力点要放在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构建信任上,在面对舆论热点事件时,政府信息要及时公开,分析2010年的网络舆论热点事件,75%都是因为基层政府部门回应不及时造成的。
“反正我是信了”挑战公众心理期待
对网络上热议的郭美美事件,以及动车追尾事件,刘正荣称,领导干部应研究公众心理,比如郭美美事件,公众关心的是郭美美到底跟红十字会有没有关系,但红十字会的回答还是老套路。在动车追尾事件上,铁道部发言人面对媒体情绪化,“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这是在挑战公众的心理期待。
“要用平民化语言进行引导,改变僵硬的语言体系,非常管用。”刘正荣说,政府部门发布在网上的文章要避免官话套话,一定要控制在800字以内,如果能在250个字以内最好,网民的“忍受能力很差”,要用平实的语言讲清楚。刘正荣认为,还要对公众进行知识引导、道理引导。
“要及时进行事实引导,别看老百姓批评政府,老百姓恰恰最相信政府,提意见正是相信政府。”刘正荣说,要端正态度,领导干部对老百姓的态度很重要,老百姓不仅仅关心事实,也很关心你的态度;领导干部讲话最忌讳“心里没底”,“飘飘忽忽”。
我国上网人数达4.85亿
“有人说互联网发展这么快,惹来这么多麻烦,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刘正荣称,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比如银行系统、金融系统、民航系统、教育系统等等,当今社会没有互联网不可想象。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上网的人数已达到4.85亿,平均每200个人有一个网站,博客用户有2.5亿,微博用户有1.95亿,活跃的即时通讯账号6亿个。
社会舆论规模越来越大
“网络时代,造成了社会舆论的多元化。”刘正荣称,公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处于信息传播的中心位置,社会舆论规模越来越大。1999年到2002年,网民主要在网络论坛上发言;2003年,网民开始在新闻跟帖上发言;2006年,大量网民开始在博客上发言;2009年,网民开始使用微博。论坛、新闻跟帖、博客、微博使得互联网的舆论空间越来越大。
孙清云:要自觉接受网络监督
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昨日在报告会上举例说:“我有一次在车上听广播,记者针对非机动车道越来越窄的问题,采访一个部门的基层工作人员,那个工作人员回答得就很笼统,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网络舆情民意,认真听取网民意见建议,提高了决策科学化水平。”孙清云指出,要高度关注网络舆情,继续广泛开展网上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活动,积极采纳网民的意见建议,使各项工作更加符合民意;还要自觉接受网络监督,及时回应网民提出的问题,不断改进工作。
新闻延伸
西安这些年的网络问政
2004年,时任西安市市长的孙清云,时任西安市常务副市长的陈宝根参加了华商网<--keyword--> (微博)<--/keyword--> “西安发展十大教训评选”活动,与网友共同探讨西安发展问题。
2006年8月,网友发帖称西安道路限速让汽车“趴了窝”,孙清云批示后,西安道路限速过慢问题得到解决。
2007年至2008年7月,孙清云、陈宝根共对网友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过245次批示,帮网友解决过不少生活、工作问题。
2008年8月,有网友建议增设通宵公交,孙清云批示8天后,4条通宵线路投入了试运行。9月,陈宝根批示网友建议,两周后郭杜收费站被撤销。
2008年12月18日,首个 “西安网络公开日”启动,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西安市市长陈宝根与网友面对面交流。“西安网络公开日”至今仍不定期举行。
2011年1月14日,西安市市长陈宝根实名进入 “市长QQ问民生·西安”QQ群,同时与200名网友在线聊天,听取民意。
部分热点网络舆论事件
1999年,北约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2003年,孙志刚案终结了我国的收容遣送历史;
2007年,山西黑砖窑事件引发社会关注;
2008年,汶川地震,奥运会,都是正面舆论;
2009年,杭州飙车案,公众舆论为了公平正义、维权……
评论:及时回应网络舆论当成权力下意识行为
■ 田德政
“去年,75%的网络舆论热点事件都是因为基层政府部门回应不及时造成的,领导干部不能低估公众的智商,处理问题要实事求是,面对网络舆论事件,着力点要放在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构建信任上。”昨日,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副局长、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主任刘正荣给西安市的领导干部作报告时这样讲。
社会舆论发展进入网络时代已不可否认,可是有一些官员不仅没有足够思想准备,更视网络舆论若洪水猛兽般避之不及。要么置若罔闻,要么进行打压封堵。还有官员哀叹道:“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多好啊!”固守老旧的思维方式已经不再可能,妄想躲避网络舆论者,只能被“网”得结结实实。
事实与数据证明,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一种无法阻挡的潮流,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一股重要力量。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等多部门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显示:据对中国210起重大舆论事件的研究,网络舆论在近七成(67%)的事件中起到了推动政府解决问题的正面积极作用。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中的一股重要的主流积极力量。
在一些影响深远的网络舆论事件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共同特征:寻求真相、追求公平公正、呼唤公权透明等等。近来接连发生的如 “郭美美炫富”、“动车追尾”、“大连PX”、“故宫<--keyword-->(微博)<--/keyword-->门”等各类舆论事件,本质上都显现出民众日益增长的对真相的需求与官方信息公开滞后的矛盾。在此类事件中,求真相与捂盖子、“谣言”与“辟谣”、真相与谎言——— 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博弈,许许多多舆论事件莫过如此。
真相若难求,必然为猜疑制造想象的空间,加之人们对贪污腐败等丑恶现象的深恶痛绝,于是,种种的猜测也就应运而生。官方越是语焉不详、遮遮掩掩,人们越容易浮想联翩,谣传越容易满天飞。有不少事实证明,一些公共危机事件大都是由于忽视网络舆论所造成的,尤其在一些民众热切关注的公共事件上,捂和瞒往往把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将矛盾拖进难以调和的泥淖,结果加大了官民之间的疏离感与对立感。
实际上,求真相的背后隐含着民众权利的觉醒和公民意识的不断提升。公民只有了解公共事件的真相,才能做出正确判断,进而履行监督、参与公共事务的职责。而公权部门提供真相,是其应有的义务与职责,而非靠公民乞求才能得到。某种程度上而言,正是因为其他信息渠道的不畅,才让网络舆论呈燎原之势。
国新办网络局副局长刘正荣此一番话,说明高层已认识到网络舆论的重要意义。其实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就能说明高层在认识与行动上已经走到前面。可不少地方官员在这方面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以一种僵化的思维来消极应对。因此,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公权部门如何充分发挥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又能有效地控制和消除其负面影响,这一课题应该成为一种普遍的共识而加以重视。
在公共事件发生后封锁信息、隐瞒真相往往会激起网民的不满与反感,很容易招致强烈谴责,引燃网上极端情绪。因此,公权部门应积极主动地介入与了解网络舆论,学会与网民沟通,每当重大公共事件发生后,把信息公开作为一种本能反应,以最快速度披露真相,只有这样才能杜绝谣言出现。这不仅是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也更容易得到公众的理解与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