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著名书画艺术家马天行先生
——《寻找中国特色》专访著名书画艺术家马天行先生
他几乎临写过所有能收集到的汉代隶书碑文,因而他的隶书艺术博取众家,根植传统,雍雅庄重,功力较深,运笔沉而秀,涩而流利,师古而不泥古,形成了他自己的艺术独特风格和美学价值,令人有赏心悦目,沁馨文明之感受。他就是我国著名的书画艺术家马天行老先生。
本期《寻找中国特色》访谈栏目有幸请到了马老先生,今年年近85岁的马老先生仍旧神采奕奕,谈论起书法绘画滔滔不绝。
【人物简介】
马天行,男,笔名塞翁,书斋瑞昌堂,祖籍山西,1927年10月生;早年毕业于光华大学,供职四川省发改委,高级经济师;退休后任光华大学董事副校长。其书画作品自80年代以来,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并获奖,被集入各种书画大观大典等30多部。现为联合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世界教科文组织联合协会副主席兼首席艺术家、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艺术家交流协会终身名誉主席、中国书协和四川省书协会员,并为国内外多家书画研组织的客座教授、院士、名誉院长、会长等。
主持人:据了解,您从事书法艺术创作已经80多年了,任何事情都要有个起点才能有今日取得的辉煌。您是从什么时候,为什么会与书法结缘,并取得今天成就的?
马天行:我出生的那个年代,家父是一名中学教师,也是当地较有名气的书法家,家母是一名小学教师,因此,受他们的影响,我四岁开始学习书法。当时的字帖就是我父亲本人亲自用毛笔为我写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那一小段孔夫子的语言。因此,我就天天用毛笔临写,又天天用铅笔描画字形,回想起来,那是体现了书画同源,从小培养我爱写爱画的习惯。
在那时代的教育,没有周末,只有寒暑假,而且寒暑假都有假期作业,所以从四岁开始一直写到初中毕业,毛笔字是学校天天都有的必修课,家长和老师每天都要批评点评,对我的书法成长起了很好的鞭策作用。直到上高中和大学,以及正式参加工作以后,都还要经常练习。再加上家教严格,我自身也没有烟酒茶赌嗜好,空闲时间全部用来看书写字,自娱自乐自习。退休后首选书法,进修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文化部艺术院书法培训班、人事部人才中心的书法培训班、四川省老年书画研究会、四川翰林艺术学院书法研究班等。经常参加省内省外的书法展、笔友会等活动。
主持人:您的艺术创作风格可以说已自成一派,您的创作特色是怎样的?有哪些代表之作?
马天行:本人的书法艺术说不上自成一派,只因为临帖临得较多,书写出来的是各家的特点,朋友们就夸我说是自成一派。我的创作多数是应邀参展而书写出来的,有时抄录古人的文章和佳句,也作为自己修炼身心的必修品,有时为了迎合对方的主题,编写出反映时代潮流的顺口溜。2008年,为迎接振奋人心提高国力的北京奥运会,出版了《马天行书画册》。
主持人:有一句话说:写诗的是功夫在诗外,绘画的是功夫在画外。作为一个成功的书法家,请问,书外的功夫是怎么练就的?
马天行:父母的启蒙家教很重要、严师的教导很重要,国难当头的苦日子能够锻炼青少年的意志。但现在,有的父母的溺爱,有的强迫老师向学生道歉,这些现象我看不惯。我是牢记着师长教导“尧亦人也,舜亦人也,有志者事竟成”。字外的功夫多看多接触才能领悟;看古人的、看师友的、看张大姐舞剑、看王大爷练太极拳,看大桥、看流水、看高压线、看屋漏痕,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主持人:您赞同“书法的境界又是做人的境界”这句话吗?
马天行:我完全赞同这一观点。俗话说书如其人。看见他的书法作品,犹如看到他的本人和他的为人处世一样。例如,当我看到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的时候,不仅仅是欣赏他的大作,而且很自然的引起了发自内心对启功先生的尊敬与敬仰。学书法者不仅仅是学好书法就可以成功,没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书法家,它与“要做事,先做人”是一个道理,否则就成了写字匠和滕文公,而不是书法家了。在中国历史上,很多的书法家,他们都是为人师表受人尊敬的文学家、思想家、战略家,都成为了国家和社稷的栋梁之才。
主持人:对于一个成功人士来说,回馈社会也是很重要的,请您谈一下您是怎样理解社会责任感的?
马天行:回馈社会是每一位公民的义务,我愿义不容辞的不断回馈社会。1998年南方洪水波及很多城市,我举微薄之力,将我多件作品捐献给国家慈善总会。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震惊世人。我发悲愤写下诗句作为对失去的人们的哀悼。
书已成型突发地震
波及之大损失惨重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一声令下雷厉风行
领导支前少年英雄
抢险救灾既歌又泣
中华崛起众志成城
重建家园全球典范
主持人:感谢马老先生做客《寻找中国特色》,我们也祝愿马老先生身体健康!
马天行:谢谢!我也祝愿《寻找中国特色》栏目越办越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