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全国创争活动指导协调小组 中华职工学习网首页 情景站 联系电话:010-68232149

最具中国特色的中国乡镇企业

  2009/6/15 源自:中华职工学习网 【字体: 字体颜色
——访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镇企业家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杜兴华教授
 
【编者按】党的十七大深刻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生活的核心主题,是当代中国人民理想和气概最集中的体现,更是共和国历经六十年艰辛探索积淀下来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更为深刻地认识和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内涵、更为深入地体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的共和国发展轨迹、更为全面地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成就和经验,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文化传播工作者的光荣职责。
本栏目记者李波(以下简称记者):大家好!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镇企业家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杜兴华教授做客《寻找中国特色》栏目,谈一谈最具中国特色的中国乡镇企业。杜会长好!
杜兴华会长(以下简称杜会长):大家好!
记者:杜会长,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中国乡镇企业刚刚走完第一个30年,可以说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请你谈一谈,中国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杜兴华: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这60年中各项事业都得到蓬勃发展,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喜迎新中国六十年华诞,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重大课题,我国是一个“三农”国家,广大农民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被邓小平同志称为“异军突起”和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为了以实际行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认真回顾乡镇企业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中总结经验,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记者:中国乡镇企业是在一种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呢?
    杜会长:乡镇企业是个特殊的经济群体,一般是指农村中的非农产业,实行改革开放,得到迅速发展,早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有其深刻的内涵。
    一,乡镇企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早在农业合作化时期,就存在少量的农村副业,但多数是农忙务农,农闲才从事经营,而且规模很小,并在农村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两个时期遭到严重破坏。尽管1958年提出“全民大办工业"的口号,但与“大跃进”和“大炼钢铁"是联在一起的,并没有取得多少积极成果。1970年,国家提出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步伐,农村社队围绕农机具的制造和修理兴办一些小工厂,毛泽东同志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但在“以粮为钢”的极“左”错误严重干扰下,不可能有多大发展。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党的工作着重点的转移,才真正带来了乡镇企业发展的春天。
    二,市场经济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前提。乡镇企业是在计划经济的缝隙里兴办的,又是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迅速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开始兴办的时候,当时还处在计划经济年代,国家的一切经济活动要受计划经济的控制,被排斥在计划经济之外的乡镇企业,从原料的购进,一直到产品的销售都是相当困难的。为了乡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广大农民很自然的就要求助于市场,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营销员是很辛苦的,他(她)们乘风冒雨走遍祖国大地,并在营销的磨练中造就了一批乡镇企业家,不少现在乡镇企业集团的老总,甚至是知名企业的老总,就是当时的营销员。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乡镇企业30年得到很大发展,经营范围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产品,基本上控制了国内市场,不少还属于高科技产品和名牌产品,有的还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并
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声誉。
    三,发展乡镇企业是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我国是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的国家,又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家,至今仍然存在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只有把一部分农民从有限的耕地上解放出来,从事工业和多种经营,农村才有可能富起来。过去的农民务农,工厂办在城里面,自从兴办乡镇企业,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工业化模式,而且在发展乡镇企业的实践中,证明了“无工不富、一无商不活”的道理。有位中央领导同志就曾经说过:“不改变8亿农民搞饭吃的局面,农民富裕不起来,国家富裕不起来,四个现代化也无从实现”,应该说,己经成为大家共同的认识。
记者:中国乡镇企业发展应该说是伴随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步的,这中间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光辉的历程?
    杜会长: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历程是极不平凡的,通过对30年发展历程的回顾,可以充分看到,党和政府对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广大农民勇于改革、不断实践、反复探索的精神,以及乡镇企业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
一,1979至1983年为创业阶段,或者叫为大发展准备条件阶段。有两点特别值得赞扬和肯定:一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农民真正有了经营自主权,解放了一亿以上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发展乡镇企业创造了条件;二是由于极“左”错误的长期影响,凡是过来的人都知道,当时乡镇企业所承受的压力是很大的,但广大农民无所畏惧,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充分显示出广大农民勇于改革的精神。1983年,全国乡镇企业职工已达到3234.万人,完成增加值408.4亿元,营业收入928.7亿元,初步奠定了乡镇企业发展的基础。
    二,1984至1988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又称乡镇企业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两点十分重要:一是1984年初,中央把乡(镇)办、村办的集体企业和联办、户办的个体私营企业,一律称为乡镇企业,并在政策上一视同仁,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二是连续几年粮食大丰收,1984年出现卖粮“难”,紧接着又出现实棉“难”,中央要求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步伐,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有效的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1988年与1983年相比,从业人员增加近1倍,增加值增加3-3倍,营业收入增加6.1倍,上交税金增加3.2倍,而且,1987年乡镇企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产值,从而改变了农村的经济格局。
    三,1989至1991年为整顿提高阶段。虽然时间不长,但这是乡镇发展较为困难的一个时期。一方面是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喧,国家紧缩银根,企业资金困难,市场销售疲软,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是我国结束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商品“短缺”状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土生土长的乡镇企业,缺乏应有的市场竞争能力。当然,全国各地受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乡镇企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和以个体私营企业占多数的地区,受影响的程度相对较小。面对乡镇企业发展的不利形势,各地政府根据中央“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对乡镇企业进行了有效的整顿和调整。1991年与1988年相比,虽然企业总数和从业人员几乎没有增加,但增加值增加70.6%,营业收入增加59.5%,上交税金增加45.9%,尤其是出口交货值增加112.4%,说明乡镇企业在整顿和调整中还是向前发展的。
    四,1992至1996年为超常规发展阶段,并被称为乡镇企业的第二个“黄金时代"。主要是受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鼓舞,全国都加快了乡镇企业的发展步伐,并大胆的进行各种改革的尝试,企业规模和经营能力有很大提高。1996年与1991年相比,从业人员增加3894.6万,增加值增加近5倍,营业收入增加5.5倍,特别值得提出的,就是乡镇企业增加值超过农村社会总产值的四分之三,从而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
    五,  1997至2002年为改制重组阶段。全国90%以上的乡村集体企业进行了改制,在改制的集体企业中,约有87%改为私营企业,其余13%改为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企业,而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个体私营企业,也开始向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转化。通过改制和重组,盘活了生产要素,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明晰了产权,增强了企业内部活力。而且,我国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为乡镇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推动了乡镇企业向海外发展。2002年与1996年相比,乡镇企业增加值提高83%,出口交货值提高92%,上交国家税收提高62%,使乡镇企业的发展又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六,2003至2007年为平稳、快速发展阶段,也可以说是转型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贯彻中央指示精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坚持以人为本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目的是为乡镇企业打造一个新的发展平台,推动乡镇企业向又好又快方向发展。同时,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我国有相当一批乡镇企业逐渐走上成熟,人员素质、资金力量、装备程度、科技水平、经营机制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提高,能够在乡镇企业发展中起支撑和带动作用。因此,近年来乡镇企业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可以说,已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记者: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乡镇企业在增加国民生产总值,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就业等各方面可以说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杜会长你能够详细的介绍一下吗?
杜会长:我国乡镇企业经过30年的发展,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三十,出口商品交货值略高于全国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上交国家税金约占全国税收总额的五分之一。30年用于支农、补农、建农资金4012亿元,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并安排了1.5亿农村劳动力,农民从乡镇企业获得的收入已占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乡镇企业不仅取得了巨大成绩,而且出现了值得重视和提倡的发展趋势。
记者: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呢?
杜会长:一,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乡镇企业是在原来小作坊的基础上,本着‘‘三就地”的原则发展起来的,一般力量比较薄弱,但经过30年的资本积累和滚动发展,情况有了很大变化:一是乡镇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原值),1990年比1980年增加7.8倍,2000年比1990年增加8.1倍。近几年增加更快,2005年新增投资突破2万亿元,2006年超过2.6亿元,大大壮大了整体实力。二是乡镇企业完成的增加值,1990年比1980年增加7.8倍,2000年比1990年增加9.8倍,2007年又比2000年增加1.5倍,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
二,产业结构逐渐合理。产业结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可持续发展的_拿重要方面,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乡镇企业除按中央的要求,淘汰一大批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企业和生产项目外,产业结构出现三个重要变化:一是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2007年完成增加值达到10200亿元,同比增长1】6.4%,占乡镇企业增加值的22.2%,占乡镇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到3 1.5%。二是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乡镇企业增加值的比重,1980年为12%,1990年为14.8%,2000年为21.8%,2007年为22.2%。三是农村观光旅游业方兴未艾,各具特色,这是
农村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已经引起各地政府的重视和社会上的广泛.兴趣,大有发展前途。
 三,企业整体素质普遍提高。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并强调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反映企业整体素质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拥有的人才和科技水平,企业经营的是产品,实际上也是经营人的智慧,产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才是稀缺资源,30年来,乡镇企业在提高职工素质,培养和引进优秀技术与管理人才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和经济效益起很大作用。
四,产业向园区化、集群化发展。产业园区化、集群化是乡镇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最大的优点就是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整合利用。乡镇企业创办初期,是靠铺摊子,即生产要素的扩散发展起来的,当时被形容为“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但随着乡镇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原来分散的乡镇企业,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开始形成各种不同的工业园区和产业群体,并推动了县城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国乡镇企业有各类园区和产业集群5600多个,入园企业近百万家,实现增加值约占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的四分之一。在沿海地区发展比较快,2007年,浙江有超亿元的产业集群601个,其中10亿元以上的285个,100亿元以上的37个,涵盖28个工业行业,完成产值占全省乡镇企业产值的45%。实行国区化、集群化经营,有很大的优越性和很强的竞争力,可以肯定今后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记者:你认为中国乡镇企业发展上还存在哪些不足,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杜会长:党的十七大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党的共同任务,更是乡镇企业的重要职责。在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今天,不仅要看到乡镇企业取得的成绩,也要看到乡镇企业发展中的不足,更要明确今后发展的任务和思路,在新的形势下取得更大的发展。
一、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战略布置,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切实把握发展规律,真正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创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乡镇企业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克服发展中的各种限制因素,规模小,经营分散,不能发挥规模优势就比较突出。虽然通过股分制改造和联合、兼并等形式,已经形成一批规模较大,    生产技术先进的企业和企业集团,但就整体来看,全国规模以上乡镇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所占比重还不到1%,其中资产亿元以上企业所占比重更小,应该努力改变这种状况。
二、          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中央指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目的就是推动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    集聚,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乡镇企业要落实中央提出的创新要求,任务是十分艰巨的。目前乡镇企业经营的,多数仍然是传统产业,采用的也是传统技术或传统技术的更新,产品基本上处于世界产业链的末端,名牌产品和高科技产品不多。30年乡镇企业的发展,主要是以数量取胜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千方百计的培养和吸引人才,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          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企业的任何经营成果都是人创造的,生产的产品也是为人服务的,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就是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发挥职工的首创精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为此,要克服权位观念,健全民主制度,    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提高职工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同时要对社会负责,真正为顾客服务,这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经营理念的重要内容,要让顾客得到更多的实惠。应该说,有不少乡镇企业已经认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不少措施,得到职工和社会的好评,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四、          重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己在全球兴起,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更应该把履行社会责任做得更好。乡镇企业一定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多方面的,除自身必须承担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外,还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反哺农业、支持农村小城镇建设,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县城经济;二是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捐献慈善事业,改善农村教育卫生交通设施,抗灾救灾和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乡镇企业过去在这方面是做得很好的,尤其是今年的南方雪灾和四川地震中表现得十分突出,今后应继续发扬。
记者:中国乡镇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请杜会长谈一谈,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方向在那里?
杜会长: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实践说明,发展乡镇企业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符合广大农民的利益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从而代表我国农村的未来和广大农民的希望。虽然已经对国家经济建设和农村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乡镇企业的历史使命远没有完成,党的十七大又对乡镇企业提出新要求,可以相信,在乡镇企业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一定会发挥更大作用。
记者:再次感谢杜会长做客《寻找中国特色》栏目,我们希望中国乡镇企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希望,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镇企业家委员会在杜会长的带领下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谢谢杜会长!
杜会长:谢谢!
记  者:谢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