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鼓励农学毕业生到基层去?

“作为校长,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几天前,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在华南农业大学座谈时,王海波委员向校长陈晓阳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像对待师范生一样,把农学学生的学费全部免除。”陈晓阳不假思索地给出了答案。据陈晓阳介绍,广东省目前对农学毕业生的需求量较大,学生就业形势也比较好,但招生情况却不容乐观。
“毕业生专业对口的有多少?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去的有多少?”视察团团长陈耀邦常委接着问道。
“据我们统计,专业对口的不超过一半。”校党委副书记李建军给出了一半答案。而另一半答案则来自茂名市农业局副局长江建国:“大专院校毕业生到基层来的很少,少得离谱。”
人才缺乏,这是基层农技部门普遍反映的问题。可是很多农学毕业生在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却并不愿意去基层工作。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桑以琳委员结合自己所在学校的情况,将这种现象总结为“堵住了,循环不开”。造成这种堵塞的原因,就是基层的收入少、条件差,住房、社保等更是缺乏。
28日,在视察团内部交流意见时,如何鼓励农学毕业生到基层去的问题再次被委员们摆上了桌面。
让大学生毕业后留在农业领域内,应该研究建立激励机制。敬正书委员说,他非常赞成华南农大关于免除农学生学费的建议,“这是个方向,可以借鉴浙江省免除农学学生学费的做法,在发达省份、经济强省先走一步。”另外,他认为应该给学生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到基层去工作。“没有人才支持,农业想做大做强很困难。”敬正书不无忧虑地说。
同在农业高校工作的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委员表示,农林水、地矿油这些艰苦行业的高等学校,应得到特殊的支持。他提出了另一种思路,用政府还贷的形式来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即大学毕业生愿意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去工作的,政府支付学生的上学费用。但同时他也表示,让学生到基层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国家正在推进城镇化,大量人口涌向城市,让大学生到基层去、到农村去,他们在心理上不容易接受,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