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祥兵:自足自身办学特色 做感动中国人教育
北京巨人学校副校长、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理事、青少年成长规划研究者。
记者:我们知道巨人教育集团是在1994年的时候开始办了第一个特色培训班,请问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怎样的?当时的这个的民办教育的市场是什么样的情况?我们是怎样起步的?
廖祥兵:改革开放30年,也是民办教育成长的30年。1978年恢复高考之后,就已经有高考补习班应运而生了。因为恢复高考之后很多人有这种需求,于是就有辅导班做这种辅导。真正民营的培训学校注册比较多的局面是在我们伟大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之后,使得大批量的民办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陆续建立。而对课外辅导这种培训市场来讲,需要有前瞻性,也就是说,当政策对民办教育有了支撑,当高考体制真正的确立后,培训辅导市场也就应运而生了。
在1994年我们起步的时候,当时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市场了,北京已经有了一些其他的培训机构,比我们做得好的也有很多,尽管我们已经有了竞争对手,但是市场是需要不断创新的,我们抓住了市场,一直在创新、调整,从而做到了更好的发展。
巨人学校是从艺术培训开始的,因为我们董事长尹雄先生曾经在重庆交通大学做老师的时候,他自己爱好吉他,想以办吉他培训班的方法挣到去中央音乐学院学习的学费,出于这样的想法,而办起了培训班。总之,巨人之所以能发展,既有战略上的决定也是因为有市场需求的存在。
记者:从起步时面对竞争,到今天巨人集团成立15周年,在这15年的发展过程中,巨人教育集团遇到的比较大的困难是什么?又是如何立足自身特色发展壮大的?
廖祥兵:简单地说,我们面临的困难就是人才汇集和盈利模式两方面。其实任何企业发展的难点在于它的人才队伍和赢利模式。真正做到成功的企业一定是优秀的团队和良好的赢利模式相结合的。
最初我们的培训是吉他班,针对艺术类,招了不少学艺术的学生,后来发现学生和家长对文化课的需求更高,侧面反映出文化课培训的市场需求是很大的,我们立即转型,从艺术课转向文化课发展。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对我们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而我们面临从艺术类培训到全面文化课培训的转型,我们要去寻找在各领域比较权威的人,要寻找优秀的老师,加大了对人才的需求。
其次是赢利模式,我们办培训班主要是收培训费,这个盈利模式很简单,就是设置课程,收费上课,包括最后产品的开发,我们以前只教作文和数学,逐步发展增加了阅读班、写作班,产品量不断加大。同时,我们对每一个产品进行更多的细分,培训课程包括面对一、二、三年级学生的,面对寒假暑假阶段性的培训等等,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课程,这种产品的延伸和复制是我们业务拓展的基础。
我们目前的工作重心就是管理,当一个机构发展庞大后,真正做到集团化的时候,财务、人力、行政、后勤、教学系统、服务系统、管理系统、市场系统,还包括物流系统、配送系统等都需要统筹协调、管理,不单单是找几个老师,办几个班就可以开课了。也就是说真正的成长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需要寻找不同的人才支撑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业务的发展,包括相应的赢利模式的调整,这个是最为重要的。
记者:巨人集团的口号是“做感动中国人的教育”,今年暑假集团向学生免费派送暑假秘籍,我想请你谈谈集团是怎么平衡市场和社会公益?如何在盈利的基础上发掘特色的?
廖祥兵:首先,做教育市场,不懂教育是绝对做不好的,不懂市场也是做不好的,所以做教育市场的要求比较高。我认为,首先,教育不是产品也不是商品,教育本身就有公益的一面,你不能把教育当成单纯的商品去卖。比如我们免费派送“暑假秘籍”,为学生做暑期作业答疑的活动有两个目的,第一是让更多的学生在做暑假作业有疑问的时候,能够方便得到答疑解惑;第二是他们能够方便地找我校老师,得到老师的直接帮助和服务,无形中为我们的培训做了宣传。
这种公益行为也是我们做教育的应该推广和连带的。因为我们认为孩子在我们这里掏学费接受培训和去商场掏钱购买商品是不一样的,教育孩子是一时的,影响孩子是一生的,不能一辈子都受到不良教育的影响。我们要关注孩子成长的环境,包括我们这个暑假秘笈活动其实很简单,这种活动既帮助孩子成长,也是一种市场营销的方式,包括我们推广的很多大赛和活动,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在不经意间被教育,这种模式能够更好的成为公益的一面体现出来。
记者:在近一段时间就是对这个学生减负的这个提议也是广为社会关注的,想请您谈谈在前阶段这么减负的这么一个话题就是这个广为关注的情况下,我们这个培训教育应该怎样有特色地发展?
廖祥兵:我认为,不管是奥数的盛行、还是现在的减负,这只是在某一个阶段的提法,教育现在更重要的问题不是我们要打倒什么而是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更需要知道我们的家长和孩子们、我们的老师和全社会更关注什么。即使把现在社会上所有的培训机构停掉,这将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就能做到彻底减负了吗?他们在寒暑假或者周日去哪里?放学之后去哪里?家长的时间有限,社区和学校也需要配套管理,我觉得还是很难的!
其实减负是一个大的系统的问题,这是一种社会现象,包括现在的网络,很多家长认为网络对孩子来讲是洪水猛兽,但是互联网时代已经发展很多年了,孩子们一直会疑惑,为什么父母能上网我们却不能?减负不表示不需要培训教育,英语等级考试和学位不挂钩的现象,但是不代表大学就不要学英语。我不反对为学生减负,但是我们需要的是明确,减负以后做什么,家长不是专家,不是学者,更不能拿孩子试验,所以我们都需要一些真正的引导、规范、标准和模式。
现阶段,家长和孩子只知道,他们要高考,要提高成绩,不学习考不上好学校,考不上好学校家长便会着急,于是就要来培训,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作为培训机构,希望全社会父母老师学校共同关心孩子成长,凡是符合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的,就应该和谐发展。
记者:刚才说的对于学生的引导规范指引和模式的这个培养是不是也是我们这个巨人教育的这样的一个特色工作目标?
廖祥兵:我们的工作也只有参照整体社会发展的标准,作为培训机构这样的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要迎合市场的需求,唯一遵循的原则就是能够让孩子在成长阶段实现他们自身的成长,实现升学和考试为目的。我们现在要以一个标准模式告诉孩子们怎么学、如何学这才是对的。
记者:现在我们这个巨人教育整个的有多少的学生在接受培训?那我们是如何做到具有特色的统一化管理这样的一个标准的?
廖祥兵:我们能够做到统一的标准就是教材,目前已经实现了教材的标准化。我们按照这种标准首先培训我们的老师,也已经实现了教学的统一化,同时还要发扬每一个老师各自的水平和创新。很多的东西在标准和模式上是可以做到统一,但是教学方式,引用的素材和一些教学形式上也是可以创新的,老师和教学不能千篇一律,是不能用工厂的生产方式去批量加工生产学生。
记者:我们的定位特色是培训“中小学生想学、想知道东西”,具体学生想知道和学习的东西,我们根据什么来判断?
廖祥兵:我们一直以来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判断,这需要具有开掘市场的眼光。比如明年是新高考政策实施的第一年,新高考的培训就会形成更广泛的市场,我们便会推出这个产品。还有很多家长和学生会告诉你,他们需要什么,想学什么,这样也会推动我们去做某个产品。同时我们也有自己的研发产品,这需要我们看到未来几年内哪些市场需求会更大。有了这种把握,根据市场反馈,这就是我们适时推出各种产品的根据。
记者:在2007年的时候,巨人教育集团获得了2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2008年巨人教育集团投资一千万做了一个“写好钢笔字”项目,当时这样一个项目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廖祥兵:这个项目的推出首先还是考虑到它的公益,当你真正发现孩子们写字写得不好的时候,老师批改作文看不清楚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学生写好字的重要性了,也会马上觉得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我们在推广这个项目的时候,首先想到,不管能不能挣钱,我们应该去努力实现让学生写好字的心愿,因为真正的文化是要靠文字的传承、记录的。这个项目如果做好,可以让很多学生受益。
我们在研发这个产品的时候,做到了几个“第一”。比如:第一次利用了家庭情景喜剧和教学结合的模式,请了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中的小演员,将辅助写字的课堂搬进千家万户,在写字、学习的过程中又有娱乐的一面,让学生感到学习中又有乐趣的存在。其次是我们第一次引进了写字的专利技术,我们的培训方法是让学生把字写规范,而不是让孩子都成为书法家。如果我们做这套产品能让更多的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把字写规范,写的快一点,让别人看出来、认清楚,那我们最基本的要求也就达到了。
记者:这个项目现在进展得怎样?
廖祥兵:目前进展的很顺利,从今年3月份这个写字培训开始做加盟,已经有300多家学校加盟了这个项目,我们还成功举办了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主办,巨人教育集团承办的“首届全国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初赛总计吸引了约千万名学生参赛,其中不乏少数民族、港澳台及海外留学生们,堪称史上最大规模的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可以说我们这个项目的影响和市场都是非常巨大的。
记者:现在我们这个整个的北京市场的民办教育是处于一个大市场小机构的这么一个状态,请你谈谈造成这样的一个局势的原因是什么?
廖祥兵:这是发展的必然结果,任何时候当一个产业发展到一个阶段的时候,必然有品牌产生,小机构会永远存在,并且会不断的出现,大机构需要在它经历的风风雨雨中保持权威、品牌、质量。如果他能够保持住,并且不断地进行创新,它能够持续下去,到真正的大机构。教育行业虽然有公益的一面,但是毕竟也是属于一个领域,直到在加入WTO以后,教育已经被列为服务行业,发展的空间有大有小,并不是说有大的品牌,新的机构就不可能产生,甚至还有大品牌并没有发掘的市场。但到最后肯定是几个大品牌独揽天下,做到在大的领域独揽天下的同时,在某些专项方面,还会有很多小机构做得的确很精。只不过生存是在某一个领域,或者某一个空间,某一个区域,但照样会存在的。
记者:您觉得未来我们的中国教育培训行业自足特色在今后的发展上将有一个什么样的空间和潜力?
廖祥兵:空间永远是大的,不管在什么时候,教育永远是一个最大的需求。我觉得今年金融危机对教育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作为家长来说,教育一定是第一需求。当我们在做第一需求这样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不担心在一个物质和文化发展非常高速的国家会没有市场。反而我们担心的是我们给家长不能充分提供需求产品、课程、文化和更具有内涵的东西来满足孩子和家长的需求,因为经济的发展需要文化的崛起,所以我觉得未来教育的市场会更大。
记者:那就是未来我们的巨人教育集团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规划?或者说有什么方向?
廖祥兵:我希望我们的培训能真正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真正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只以文化课的培训为主,而是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质上是需要我们全社会去共同关注。所以我们未来最大的目标就是用最先进的手段,最好的教育方法,配备最好的老师,真正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孩子健康的自我成长。
记者手记:
率先提出“0—99岁”教育方案的巨人教育集团,目前拥有近500位教育专家,6000名专兼职教师,170000余名学生同时在校,近15年来培训学员近300万人次。这一切不仅彰显了巨人集团强大的发展实力和发展优势,更是巨人学校最为宝贵的财富。这个荣获过新浪2008中国教育盛典“中国十大品牌教育集团”和“中国十佳品牌课外辅导机构”等无数奖项的学校,其15年来的发展轨迹也是我国民办教育不断壮大的缩影。
我国目前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说到底就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素质是人才的根本。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中国有3亿多名青少年学生,其素质的提高,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巨人教育集团的愿望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希望,希望我们的传道授业者能真正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真正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孩子不用老师永远去教,而是能够真正健康快乐的自我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