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工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定位
2007/8/22 源自:中华职工学习网 【字体:
】
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指明了当代中国继续前进的方向。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讲话的一条主线,是讲话的主题和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指实践,又是指理论。作为实践,是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9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这个实践是丰富的、波澜壮阔的、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在这个实践中,我们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作为理论,是指为我国半个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十届三中全会以来29年的成功实践所证明了的关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理论。这个理论,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创立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不断发展的。这个理论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经过长期的探索创新,我们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这个理论体系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根本目的、发展动力、政治保证、总体布局、战略步骤、领导力量、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紧密联系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上,凝结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书写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又一次飞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指引我们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给中国工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会协调劳动关系和社会利益矛盾、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工作更加重要。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一步加快,工人阶级队伍不断扩大,构成更加复杂,工会组织职工、宣传职工、服务职工的任务更加艰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工会参与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管理和民主管理的任务更加繁重,工会作为联结党和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的作用更加突出。总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工群众、党和政府及整个社会都更加重视工会的作用,工会的社会地位更加重要,工会的活动空间更加广阔。全国总工会认真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历史经验,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工会,怎样建设工会”的正确回答,对工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定位的准确把握。
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定位实质上就是工人阶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定位。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工人阶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定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二是实现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因此,坚定不移地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力军作用,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就是工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基本定位。工会的这个基本定位概括起来就是努力推动“共建共享”———组织广大职工共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广大职工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果。这正是胡锦涛总书记今年“两会”期间参加政协工青妇委员联组讨论时向我们提出的殷切希望和基本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阐述的“共建共享”这个极其重要的思想。“共建共享”是“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人”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造性运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源泉。
全省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6·25重要讲话,领会讲话深刻阐述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领会讲话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不断推动工会工作取得新进展。要牢牢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工人运动的主题,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的正确方向,抓住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这个工作主线,抓住《劳动合同法》宣传实施的重要契机,健全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工会维权机制,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的权益,更好地团结和组织广大职工为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陕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总工会主席 郭永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指实践,又是指理论。作为实践,是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9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这个实践是丰富的、波澜壮阔的、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在这个实践中,我们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作为理论,是指为我国半个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十届三中全会以来29年的成功实践所证明了的关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理论。这个理论,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创立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不断发展的。这个理论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经过长期的探索创新,我们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这个理论体系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根本目的、发展动力、政治保证、总体布局、战略步骤、领导力量、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紧密联系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上,凝结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书写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又一次飞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指引我们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给中国工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会协调劳动关系和社会利益矛盾、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工作更加重要。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一步加快,工人阶级队伍不断扩大,构成更加复杂,工会组织职工、宣传职工、服务职工的任务更加艰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工会参与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管理和民主管理的任务更加繁重,工会作为联结党和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的作用更加突出。总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工群众、党和政府及整个社会都更加重视工会的作用,工会的社会地位更加重要,工会的活动空间更加广阔。全国总工会认真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历史经验,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工会,怎样建设工会”的正确回答,对工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定位的准确把握。
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定位实质上就是工人阶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定位。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工人阶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定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二是实现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因此,坚定不移地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力军作用,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就是工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基本定位。工会的这个基本定位概括起来就是努力推动“共建共享”———组织广大职工共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广大职工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果。这正是胡锦涛总书记今年“两会”期间参加政协工青妇委员联组讨论时向我们提出的殷切希望和基本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阐述的“共建共享”这个极其重要的思想。“共建共享”是“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人”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造性运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源泉。
全省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6·25重要讲话,领会讲话深刻阐述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领会讲话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不断推动工会工作取得新进展。要牢牢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工人运动的主题,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的正确方向,抓住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这个工作主线,抓住《劳动合同法》宣传实施的重要契机,健全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工会维权机制,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的权益,更好地团结和组织广大职工为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陕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总工会主席 郭永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