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工会教育文化友好交流活动侧记
北京卢沟桥畔。日本日中友好教育文化交流代表团团长田治米政美(左一)与一位来自天津、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不期而遇。
坐落在卢沟桥畔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由日本兵库县教职员工会组织113位教育界人士组成的日中友好教育文化交流代表团。
在表现中国军民团结抗战的大型群雕《铜墙铁壁》前,代表团敬献了花圈,全体团员鞠躬默哀。凝视着花圈上“抗战英烈永垂不朽”的字样,代表团团长、日本兵库县教职员工会委员长田治米政美若有所思地说:“这一刻我首先想到的是在日本军国主义屠刀下死难的中国军民,向他们表示深深的哀悼,同时更加坚定了我们把历史的真相告诉孩子们、告诉年轻一代的信念。”
1979年,时任日本兵库县教职员工会青年工作部部长的田治米政美第一次访华,此次,已是日本兵库县教职员工会第9次派遣大型访华代表团,先后共5000多人次教职员通过在中国参观访问与研讨活动,加深了对日本侵华史实的认识,也增进了中日两国中小学教职员之间的友谊。
“日本发动了侵略战争,但日本国内教育只讲本国民众由此受到的伤害,对侵略的对象国人民遭受的灾难,却没有多少人去收集资料。”大阪市立大学名誉教授桂正孝神情凝重地告诉记者,这正是他积极参与日本兵库县教职员工会与中国教育工会的合作项目———编写涉及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等日本侵华史实的和平辅助教材的主要原因。1996年,书名为《走向美好的明天》的辅助教材在日本出版。“这本教材是从受害国的角度看待这段历史,它时时刻刻都在告诫日本的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只有正视历史,日本才有未来”。
跟随着讲解员,代表团观看了题为《伟大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在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展区、在抗日将士血战抗敌的照片和实物前、在再现中国战区签降仪式的巨幅油画前……代表们或伫立凝视,或埋头沉思。今年才25岁的二谷洋平诚恳地说:“各国的友好必须建立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只有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才能把最真实的历史告诉学生。”
上午11时,艳阳下的卢沟桥十分闷热,但谷口吉一一刻不歇地为团友们拍照,这是他第一次访华。谷口吉一如数家珍地说,代表团是8月18日到中国的,几天来,既参观游览了长城、故宫、九寨沟等名胜古迹,也与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教师和工会干部进行了研讨交流,并受到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以及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的热情款待,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友好,也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日本孩子正视历史这一责任的神圣和重大。
很快就到了正午,代表团正准备登车离开时,遇上一群胸前戴满勋章的耄耋老者———原来是天津警备区第三干休所的老干部们到卢沟桥过党的组织生活。当了解到代表团的来意后,85岁高龄、当年追随刘伯承元帅领导的129师参加抗日的老红军李元兴亲切地与田治米政美握手,语重心长地嘱咐道:“年轻的一代要铭记历史,千万不能再让悲剧重演。”
此时,记者耳边不由地响起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俊九在会见代表团时说的一番话: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如何把正确的历史观传授给下一代,是致力于中日友好的有识之士,特别是中日两国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让我们两国工会继续努力,为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走向美好的明天作出新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