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聚“能”
“‘十一五’期间,淄矿集团力争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立1-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到‘十一五’末,年开发创新项目要达到100项以上,年鉴定科技成果30项以上,年申请专利10件以上,科技贡献率达到58%以上,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形成与企业发展相适应、具有淄矿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科技综合实力进入同等企业先进行列。”在淄矿集团近日召开的工作会上,董事长、党委书记马厚亮又响亮地提出了集团“十一五”自主创新目标。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人才是关键。着眼人才队伍建设,淄矿集团构建起了以技术中心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起了二所、一科、十八个研究室的组织结构,建成了煤化工、高分子材料、磁性材料等二十个实验室和纳米氧化锆中试车间。积极引进人才,2002年至今,共引进博士、硕士及大中专毕业生1535人。发挥高级技校这一阵地,培养技术人才,2002年以来累计招生5000余人,先后组织各类短训班近千期,有50000多人参加培训。今年,还在各矿设立了中专班教学点,近800名职工业余时间忙充电。目前,淄矿集团持有各类工种操作证的“蓝领”有10000余人。为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使用好,对取得学历的在岗人员、获得初、中、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发放岗位补贴,良好的环境激发了各层次人才献身企业发展、大搞技术创新的热情。
选择关系集团发展和安全生产的关键课题,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工艺装备和技术的基础上进行集成创新,是淄矿创新的一条基本经验。大力推广机械化开采,新矿区机械化开采程度达到了100%,老矿区薄煤层采煤面也用上了综采技术。大力推广应用现代监测监控技术,大部分矿井瓦斯监测监控实现了远程化、数字化、正规化。与中国矿业大学联合成功研究出了以置换开采为主要方式的“绿色开采”技术。淄矿许厂煤矿通过置换开采,目前已充填巷道1700余米,产煤11万多吨。而淄矿集团的岱庄煤矿用这一技术也已产煤5000多吨。如果全面实现对城乡压煤和永久性煤柱的开采,将使淄矿集团大大益寿延年,每年平空多出一个大煤矿。有关专家教授称赞这一工艺是煤炭开采技术上的一次革命,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建成了山东省首个新型干法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每年可节约电费支出1000万元,同时还满足了12700m2采暖及150人连续24小时洗澡用水的需要。
盯紧国际、国内煤炭科技的最前沿,加强与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进行产学研结合,推进关键技术创新是淄矿集团创新的又一经验,也是创新追求的最终目标。淄矿亭南煤业公司承担的国家“863”项目——远程监测监控系统即将投入试运行,届时亭南煤业公司的安全生产系统可实现淄矿集团、省、国家三级远程监测,大大提升矿井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据了解,试运行成功,国家准备全面推广。目前,围绕创建“自主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现代管理型”企业,打造“科技淄矿”、“数字淄矿”、“本安淄矿”、“节约型淄矿”,他们共确立了45项攻关课题进行创新,力争取得一批具有自主产权的国际国内领先技术。
淄矿集团大力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竞赛活动,为职工群众搭建自主创新舞台。矿、井、队都成立了QC小组,组织技术攻关,有数百项QC成果获山东省煤炭行业QC成果奖,仅今年就有62项,占全省煤炭行业的近四分之一。自1999年起由工会组织牵头,大力开展“四五”创新活动。葛亭煤矿通过实行提高开采上限、大倾角采煤、断层煤柱回收等技术,多回收无法开采的煤炭180余万吨。埠村煤矿李传忠发明的“矿用发光二极管固体照明灯装置”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有效地提高了井下列车运输系统的安全性,被省内多家煤矿推广应用。
蓄势聚“能”,聚“能”产生“裂变”。据淄矿集团技术部门人员介绍,“十五”以来,淄矿集团共完成科技项目920项。“矿区采动减沉--村庄群下宽条带开采实现高产高效技术研究”荣获2002年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2003年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千米立井快速建设技术”荣获2003年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2005年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济北矿区快速高效建设新技术”荣获2004年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累计创造效益数亿元。近三年来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了0.2左右,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职工群众的小创新也颇显威力,有800余项职工创新成果先后应用于实践,为企业节约和创造经济价值2亿多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