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大学生就业,将成为今年沈阳市各级人事人才部门的“一号工程”,完成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好差,还将成为人事人才工作绩效评估工作的重要尺度,并在绩效考评中适当增加一定的分数。2月9日,在区、县(市)、开发区人事局长、人才中心主任座谈会上,市人事局局长冯连旗表示,面对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沈阳市将采取一系列超常手段和措施。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四大挑战近些年来,沈阳市接收高校毕业生的总量逐年攀升,既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吸纳了人才,同时也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今年沈阳市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四大挑战。一是总量持续增加。2009年沈阳预计引进、接收大学生总人数将突破10万人,同比2008年增加3万人,是历史上接收毕业生数量最多的一年,约占全省接收毕业生总人数的一半。其中,本科和专科(含高职)毕业生的数量较大,约占90,如此高数量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二是供求矛盾突出。目前各类高校毕业生逐步由“吃香”变成了“饱和”,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据统计,沈阳市尚未完成就业的往届毕业生超过2万多人。三是特殊地缘使然。随着沈阳城市综合竞争力日益增强,特别是第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沈阳对省内各市乃至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地区的毕业生均产生强大的吸引和辐射力。自2002年以来,沈阳市接收外省市生源毕业生每年均增长85以上。2008年,沈阳接收的72968名毕业生中,外省市生源38662人,占接收总量的53。今年,沈阳还将进一步扩大接收外省市生源毕业生的范围。四是结构矛盾明显。分析沈阳市毕业生专业分类和用人需求看,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供需矛盾。一方面,专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去年相对紧缺的主要是市场营销、建筑装饰、机电、电子工程等10多个专业毕业生,这些专业占到需求总量的60以上,但从生源毕业生的实际情况看,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不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毕业生整体学历偏低与市场需要较高学历的结构性矛盾存在反差。2008年,我市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的需求量占60以上,而专科和专科以下学历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量的46.7,供给相对过剩。建立大学生就业实名制冯连旗说,促进大学生就业将作为今年各级人事人才部门的“一号工程”和重点工作,采取一系列超常手段和措施。全年实施促进大学生就业贡献奖评选活动等五项有特色的活动,中间还穿插专场招聘会、校园招聘会、网上招聘会、见面洽谈会等活动,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贯穿全年,并以此来牵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每个季度在媒体公布一次全市毕业生就业情况和企业招聘大学生的情况。沈阳市还将建立大学生就业实名制,跟踪市场、跟踪高校、跟踪网络,把工作落实到具体人头和岗位,真实反映大学生就业情况,防止出现“大呼隆”现象。要通过建立社会援助机制,促进就业困难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和创业。同时要展开一对一的就业援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