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兴华: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七大深刻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乡镇企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新生事物,被邓小平同志称为“异军突起”和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经过三十来年的发展,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于设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了巨大作用。近日,中国乡镇企业家委员会副会长
一、史话: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
记者:请介绍一下“乡镇企业”名称的演变过程?
杜兴华:乡镇企业一般是指农村中的非农产业,它有一个演变和发展过程,早在农业合作化时期,农村就存在少量的家庭副业,多数是农忙务农,农闲才从事经营,规模都比较小。1958年国家提出“全民大办工业”的口号,但与“大跃进”和“大炼钢铁”是联在一起的,并没有取得多少积极成果。1970年,国家提出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农村社队围绕农机具的制造和修理兴办一些小工厂,被毛泽东同志称为社办工业,并给予很高评价,但又遭到“文革”的严重破坏。1972年,国家提出“抓革命,促生产”的号召,社办工业得到逐步恢复,国家又把社办工业改称社队企业,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在极“左”错误严重干扰下,社队企业不可能有多大发展。社队企业发展的真正春天,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由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是1984年,国务院讨论农牧渔业部“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文件时,中央领导同志提出来的,接着在中央文件里得到确认,其目的是打消农民兴办乡镇企业的各种顾虑,并体现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家庭)兴办的乡镇企业在政策上一视同仁,从此乡镇企业得到大发展,因此应该说,乡镇企业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产物。
记者:中国乡镇企业家委员会是在一个什么背景下发起成立的?
杜兴华:中国乡镇企业原来有个协会,是1990年成立的。1993年,我同关心乡镇企业发展的罗函先、姜习两位同志一起商量,乡镇企业发展了,这是值得庆贺的,但对乡镇企业的当“家”人需要正确引导,这需要成立一个组织。当时是基于:“提高素质、交流经验,推动乡镇企业发展”的愿望,跟农业部和民政部有关部门联系后,在乡镇企业协会名下成立了乡镇企业家委员会,相对独立的开展工作。乡镇企业家委员会于1993年3月被批准成立,9月召开筹备会,12月正式成立,罗函先任会长,费孝通副委员长和姜习同志任名誉会长,我主持日常工作。
中国乡镇企业企业家委员会成立的时候,得到了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沿海几省和四川、湖南、江西等省都指定一些企业入会,也有通过乡镇企业厂长培训入会的,成立时有147家企业参加。
协会成立的宗旨就是服务于乡镇企业。服务是乡镇企业家委员会存在的必要前提,没有服务就没有存在的基础。乡镇企业家委员会成立16年来,一直这样围绕服务来开展工作的。
二、贡献:起源农村,扎根农村
记者:乡镇企业起源于农村,根基在农村,在调节农村资源配置,延长农村产业链中,为“农村和农民”做出了哪些贡献?
杜兴华:乡镇企业成长在农村、扎根在农村、服务在农村,这一点是肯定的。乡镇企业的贡献,归纳起来应该有以下几点:
第一,乡镇企业解决了农村1亿5千万劳动力就业,乡镇企业的发展就是从解决劳动力就业、创造财富和效益为出发点的,不把农民从有限的耕地上解放出来,农村就不可能富起来,这是最主要的贡献。
第二,乡镇企业解决了农村资源合理配置,原来农村仅从事农业,而农业又局限在“生产”这个环节,叫“以粮为纲”,资源利用不合理,产业结构十分单调。
乡镇企业是利用当地技术,就地加工,就地取材,就地销售,在“三就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30年的发展,现在已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而且产业结构逐步走向合理,并出现一批大企业集团和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优化了资源配置。特别值得重视的就是农产品加工业得到讯速发展,现在农产品加工业的增加值已占乡镇工业增加值的30%。
第三,农村观光旅游业方兴未艾,各具特色,这是农村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已引起各地政府的重视和社会上广泛兴趣,是农村致富的一条很好途经,大有发展前途。
第四,乡镇企业促进了农民增收。现在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来自乡镇企业。
应当指出,乡镇企业对于整个国家经济建设的贡献也不能忽视,现在乡镇企业的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30%,出口商品交货值略高于全国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税收约占全国税收总额的20%,所以,乡镇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记者:乡镇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有哪些成绩?
杜兴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已在全球兴起,过去乡镇企业在支农、扶贫、救灾、办学、救助弱势群体和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方面已取得了很大成绩,并得到社会的公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开展农村小城镇建设和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等,这些都是乡镇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乡镇企业的历史使命,今后应该做得更好。
记者:乡镇企业为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推进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做出了什么贡献?
杜兴华:城乡差距,也就是二元结构,是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说到底是个经济发展程度差别。乡镇企业发展之后,农村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农村面貌得到很大改善,这些都为缩小城乡差别创造很好的条件,从长远发展看,缩小城乡差别,解决二元结构,这是必然趋势,我国也做不少努力,并取得很大成绩。
三、创新:机遇与挑战并存
记者:在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形势下,乡镇企业应该作哪些努力?
杜兴华:党的十七大已经对乡镇企业提出了明确要求,要落实十七大对乡镇企业提出的要求,很重要的就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切实把握发展规律,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创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乡镇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不能发挥规模优势比较突出,虽然通过股分制改造和联合、兼并等形式,已经形成一批规模较大,生产技术先进的企业和企业集团,但就整体来看,全国规模以上乡镇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所占比重还比较小,其中资产亿元以上的企业所占比重更小,应该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同时要创新,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也是乡镇企业的薄弱环节,只有按照国家要求,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乡镇企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记者:乡镇企业的管理,也很具中国特色,有的村委会班子和乡镇企业领导班子合一,这种管理模式对乡镇企业未来发展会有什么样影响?
杜兴华:乡镇企业的经营方式有一个发展过程,开始有集体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即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温州模式主要是家族企业。但到上世纪90年代,乡镇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以及国家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乡镇企业的管理就比较规范,一般设有董事会,董事长是法人,少数大企业集团设董事局,也有仍然叫厂长的。可喜的是新农村建设比较好的村,企业领导班子和村领导班子合一,这有一个很大的好处,不仅对企业发展有利,而且企业对村里支援已经由义务变成责任,更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可以说是个方向。
记者:我国乡镇企业未来发展是一个什么样的趋势?
杜兴华:乡镇企业的未来应该是向规模化、园区化、集群化发展,向自主创新和外延发展。目前全国乡镇企业有各类园区和产业集群5000多个,入园企业近百万家,实现增加值占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的四分之一,在沿海地区发展较快,浙江有超亿元的产业集群600多个,完成产值占全省乡镇企业产值的45%,已经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和很强的竟争力。
四、解读:乡镇企业的成功模式
记者:成功的乡镇企业的共性在哪里?
杜兴华:总的来说,乡镇企业是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发展起来的,它们有一个共性,就是不怕困难,敢于改革和创新,就是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费孝通副委员长说:80年代初中国农村工业迅速发展,形成燎原之势,被邓小平同志称为“异军突起”,我在实地调查中亲眼见证了这个激动人心的过程,使我联想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漫野芳草,我把它叫“草根工业”。事实上,就是因为乡镇企业发挥草根般的创业精神,才显示出无限的生命力,并取得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记者手记】
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反哺农业,回报农民,以前侧重于把企业做大做强,现在又转向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双赢。可以这么说,中国农村有今天这个面貌,中国经济有今天的面貌,没有乡镇企业是不可想象的。
如今的乡镇企业已经通过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优化了资源配置,盘活了生产要素,乡镇企业的发展已趋于成熟和稳定。现在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十七大报告给乡镇企业又规定了新的任务,乡镇企业还有更大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