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全国创争活动指导协调小组 中华职工学习网首页 情景站 联系电话:010-68232149
 位置: 中华职工学习网 >> 信息中心 >> 时政要闻 >> 正文

党政干部“牺牲”的三种类型

  2007/8/10 源自:中华职工学习网 【字体: 字体颜色

  “改革型”干部:不惜牺牲“政治前途”   

  中国经济社会长时期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发展,如果要寻其动力之源的话,我们不能忘了那些默默牺牲和奉献的人们。“改革型”干部、“反腐”干部由于其特别的使命以及工作性质,尤其凸显。

  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到的是“改革型”干部,他们不怕牺牲,敢于动真碰硬加快发展,不惜牺牲“政治前途”,真抓实干,负重奋进。诸如吕日周、陈光、仇和等等。他们是这个时代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人物,往往作为一个可争议的人物走向公众视线的。

  “十年辛苦,十年沧桑,菏泽的经济发展了,我的头发也白了,眼睛也花了,身体大不如从前了。”在改革风云人物菏泽市委书记陈光的一篇散文中,他这样总结自己在菏泽近十年的历程。

  这是人们从媒体报道上看到的描述:2004年2月,在山东省定下“突破菏泽”战略之后,陈光感到压力非常大。“我经常晚上睡不着觉,曾经半夜3点给县委书记打电话,也曾经早晨6点开现场调度会。”“我们要豁出去,就是脱几层皮,掉几斤肉,也要下决心赶上去。”陈光有高血压,每天晚出都要吃降压药。有一次晚上开会,他讲得很兴奋,讲着讲着就吃一片,那次一共讲了2个多小时,结果也不知吃了多少降压药。“我当时很害怕,怕心脏不跳了怎么办,后来医生说除了多喝水没有其他办法。然后我就不敢睡觉了,也不想睡。”那晚,陈光写下在菏泽影响很大的《思想解放天地宽》一文。“我平均一天睡四五个小时,经常半夜睡不着,就起来写点东西。”在菏泽的十年里,陈光用密密麻麻的小字记满了28本笔记。

  仇和推行的干部任前公示制,引起轰动,国家领导人对此作出长篇批示,尽管争议不少,干部公示制还是被写进《干部任免条例》;宿迁的路确实变宽了,宿迁的GDP的确上升了,当地百姓对他有不低的褒奖……

  在一系列敢为人先的改革背后,我们也看到“改革型“干部所做出的牺牲与奉献。  

  编辑点评: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尽管有一些干部经受不了诱惑腐化堕落违法犯罪,但同时我们看到,为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还有很多干部的牺牲往往是不为人所知的,他们中有的牺牲节假日和休息日,不分上班下班;有的顾不上照顾生病的老人和上学的孩子;有的带病坚持工作,直到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有的殚精竭虑,一心为地方谋发展,为党和国家的事业付出满腔心血……他们是中国这个泱泱大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幕后英雄”。   

  “孺子牛”干部:的确不像个“官”   

  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田坎书记”、“农民书记”的重庆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邓平寿病逝后,成千上万的群众自发为他送行,走了整整7里路。

  “要让当地百姓都过上实实在在的好日子”,这是邓平寿生前的誓言,也是他朴素的执政理念。在不少人眼里,邓平寿确实不像个官。他不喜欢坐车,不喜欢在办公室开会,更不喜欢被人请吃、送礼。但是,他却喜欢穿双草鞋到村里、下地里,喜欢帮路上的农民挑粪,喜欢吃一盘酸萝卜炒肥肉就觉得很满足,喜欢喝二两老白干就觉得很享受,甚至可以让村民指着鼻子骂……与老百姓打成一片的邓平寿赢得了群众的爱戴。“泥腿书记”、“田坎书记”、“草帽书记”,这些绰号饱含了邓平寿多少无私的奉献与牺牲,饱含了百姓真诚的赞誉。

  2005年3月,影片《沉默的远山》首映,全国农村基层干部楷模、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椿木营乡原民政助理周国知的事迹,以艺术再现的形式再一次感动着人们。周国知长期扎根在高寒艰苦的少数民族地区,20年如一日,淡泊名利、任劳任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大山深处的千家万户,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2004年8月14日晨4时30分, 51岁的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牛玉儒与世长辞。消息从北京传回呼市后,举城同悲。牛玉儒的骨灰被护送回呼市时,沿街站满了迎接的百姓。安放骨灰时,数千百姓站在殡仪馆外,默立雨中。

  他们中尽管有的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然而人民将永远铭记他们。

  “干部干部,先干一步”;“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的称呼,决定了必须比别人多付出,多牺牲。当代优秀干部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孔繁森说“咱是党的人”,到邓平寿说“要让当地百姓都过上实实在在的好日子”,张云泉说“做人必须像人,当官不可像官”,到牛玉儒说的“官做多大才算大啊,关键是给老百姓做点事情”,当代优秀干部秉持着百姓情怀和人民利益至上的信念,朴素的语言诠释着弥足珍贵的牺牲精神。   

  编辑点评: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刷,各种思潮泥沙俱下。面对诱惑,有人迷茫了,有人沉沦了。在这个背景下,“泥腿子”干部、“孺子牛”干部格外让人肃然起敬。  

  援藏干部:选择就是一种牺牲  

  “世界屋脊”西藏,年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空气含氧量少,生存环境恶劣,加之过去交通不便,被人类学家称之为“生命禁区”。虽然,这里雪峰林立,长河奔流,自然景观十分壮美,却往往令人望而生畏。

  然而,从上世纪50年代西藏和平解放至今,一批批援藏干部,放弃城市舒适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前赴后继奔向这片高天厚土,为西藏的建设事业流血又流汗……

  2007年1月12日,全国援藏干部模范许晓珠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广州市委礼堂举行。许晓珠14次冒死进入“高原孤岛”的感人事迹激荡着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心灵。

  西藏墨脱,中国最后一个没有通正式公路的县域,“生死墨脱路”全国闻名。作为广东省第四批援藏干部中的一分子,许晓珠为了墨脱的发展与进步,短短两年多时间,历经数十次生与死的考验,翻雪山,穿密林,攀悬崖,过峭壁,战胜蚊虫叮、蚂蝗咬和毒蛇、猛兽的威胁,以及雪崩、泥石流、山体崩塌滑坡等千难万险,徒步14次进出墨脱,并风餐露宿百余天,行程5000多公里,用双脚走遍了墨脱县的8个乡(镇)58个行政村中的48个行政村。

  对赴藏之前已担任佛山市经贸局要职的许晓珠来说,援藏不仅意味着要放弃发达城市舒适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而且还要放下身患脑瘫的女儿以及身体不佳的妻子。对此,他曾经说,“我对到墨脱工作不后悔……唯一的遗憾就是欠家庭和小孩太多了。”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