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全国创争活动指导协调小组 中华职工学习网首页 情景站 联系电话:010-68232149
 位置: 中华职工学习网 >> 信息中心 >> 就业动态 >> 正文

社区留不住大学生凸显3大原因

  2007/8/15 源自:中华职工学习网 【字体: 字体颜色

  10年来,四川省先后选派到村(社区)工作的8600多名大学毕业生,流失率达70%以上。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刘中伯认为,其中主要有4个原因:工作重视不够,经济待遇偏低,教育管理工作没跟上,政治激励不到位。“人难留,留人难”,问题不容忽视,亟须反思和分析。

  社区基层为何留不住人?究竟是什么让这些大学生选择离开?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社区,以及在社区工作的大学生们。

  不温不火缺乏挑战

  严馨,女,在社区工作时间:8个多月

  “来了才知道,社区要做这么多事。”与之前采访的每个大学生一样,严馨发出同样的感慨。去年8月14日,她到社区的第一天就傻了眼:劳动保障、计生、低保……大项小项加起来,社区的工作有160余项之多。之前她与多数的大学生一样,以为社区只是偶尔调解纠纷,其余时间都不会有什么事。

  在芳邻社区做了8个多月,严馨就选择了离开。并非因为在社区的工作繁杂,而是她发现自己并没能得到一些实打实的技能,反而差点快把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丢掉。

  严馨刚到社区就分配到了任务,主要工作是劳动保障:帮下岗工人推荐工作,去商铺调查有无拖欠员工工资等。而后是人大代表的选举,作为主任助理,严馨主要帮忙发放选票、张贴通告、统计选民。这些工作在严馨看来都很容易,需要的只是耐性。而在技能上,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大学学了4年的知识,一点也没有用起来,严馨认为很不值。“这不是白交了学费吗?如果干满2年,我肯定全部都忘完了。”严馨甚至不知道社区有什么事情可以拿出来说。“以后我出来做其他的工作,如果别人问起有什么工作经验,我还真的说不出来。”

  更让严馨沮丧的是,很多时候,同学会说她看起来没有朝气。严馨把这归结于在社区工作的结果。她开始考虑离开社区,另外去找工作。正犹豫中,严馨在会计班碰上了大学的师姐。“其实在公司上班更锻炼人,不一定非要在社区。”师姐的一句话让她下定了离开的决心。刚好师姐所在的土地整理公司急需招人,严馨应聘上了。5月中旬,她向社区递交了辞职信。

  离开社区到公司上班,严馨发现自己技能方面的东西还差很多,但却踏实不少。“现在至少可以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如果呆在社区,就不会知道。”

  严馨的父亲非常支持女儿到社区工作,想让她能在基层学会与人的沟通和相处。这一点严馨也很赞同,但她认为,8个月的锻炼已经足够,“社区的事情不温不火的,任何人都可以做,没什么大的挑战,我们年轻人还是应该出去闯一闯的。”

  在社区工作期间,还有一件让严馨颇为郁闷的事。刚到社区没多久,严馨就如何将团委的工作搞起来,花3天时间写了一份详细的计划书。找社区拿团员名单时,才发现社区里没有团委。后来,这件事就搁置下来了,“根本就没有时间。”劳动保障检查—创佳—人大换届选举,社区工作一环扣一环,很多时候连双休日都没有。

  工作太累生活窘迫

  马世中,男,在社区工作时间:2个月

  成华区二仙桥街道办事处西北路社区,选聘来的大学生马世中已经离开大半年。他只在这里干了2个多月。高高大大、皮肤黝黑,穿着略旧却洗得干干净净的T恤———社区工作人员苏培发还记得这个大男孩第一天来的样子。

  “人很老实,也很能干。帮了我们不少忙,分担了不少工作。”马世中来社区报到的时候,正好遇到再就业做台账,“这么大一叠,他很快就弄好了。”苏培发用手比画着。再就业要做台账,数量庞大的失业人员资料需要全部输入电脑,

  在这一方面,马世中起到了大作用。他和另一个同学一起,包办了整个街道办事处的资料录入。

  苏培发印象中,马世中性格温和,平时也不多话,叫做活的时候,从不推辞。社区工作人员都很喜欢他。去年11月马世中离开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苏培发他们都感觉不习惯,“最大的感觉是少了一个男同胞,少了一个劳力。”“就是,他个子高,挂东西啊什么的都很方便。”旁边工作人员打趣道。

  马世中的离开,有些出乎苏培发的意料。但事后回想起来,却也是必然之事:初衷很好,但摆在面前的是生活的现实。

  马世中的运气不好,来的时候正是社区最忙时。2个多月来,经常加班到深夜。“搞这个社区的事情太累了,都是一些婆婆**的事。”他曾这样对主任段胜华说。事实上,社区的工作人员都知道,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更多的是因为生活上的窘迫。

  马世中是东北农村人,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他在学校附近十里店租了个单间住,每月800元的补贴,令他的生活捉襟见肘。苏培发替他粗算了一笔账,他每个月在吃住方面就需要650元,基本没有什么结余。苏培华把自行车借给了马世中,不然,这个大小伙子只能每天走很远的路上班。

  短短2个月的时间,马世中主要做再就业的工作。苏培发说,没遇到入户调查,还算马世中运气。“我们这里是成华区最偏远最穷的地方。”西北路社区的路很烂,晴天全是灰尘,雨天全是泥浆,要挨家挨户上门调查,确实很难,也很远。西北路社区2000多户6000多人,人数不多,却分散在1.1平方公里的范围,而有的街道才管零点几个平方公里。“所以说社区确实很锻炼人。”

  马世中没有坚持下来,苏培发和其他社区工作人员在惋惜的同时也表示理解:一个刚毕业的大小伙子,血气方刚,来做这种琐碎又磨人心志的事情,肯定会不习惯。“就算真的干满2年,他多半也不会留下来,而且工资确实有点低,他的基本生活都成问题,很多时候还靠女朋友的接济。”苏培发还记得,马世中有一次穿了一双新的运动鞋,大家都猜肯定是几百块钱的名牌。问了以后才知道,这双鞋子仅值20块钱,还是他下了很大决心才买的。

  正因为如此,马世中离开时,社区的工作人员没有过多追问。他们只是开了一个欢送会,大家一起吃了一顿饭。

  声音 我们就是试验品

  社区留不住人,除了一些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政策的延续性也是一大焦点:2年服务期满后怎么办?从各地反馈的情况来看,一些地方的大学生到农村、社区后留不住,人留住了心也留不住。较早开展“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海南儋州、江苏阜宁等地,由于在待遇、政策落实等方面的原因,当年的“大学生村干部”目前基本上已经流失。

  针对大学生的流失,四川省今年同步出台了9项激励保障措施。省委组织部相关人士介绍,此次选聘到村(社区)任职的大学生干部,补贴待遇与“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志愿者相比,有所提高。具体为:研究生每月补助1500元、本科生每月补助1100元、专科生每月补助900元(民族地区分别增加200元)。任职1年且考核合格的,每人每年增发不低于1000元的一次性生活补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照乡镇(街道)事业单位干部标准执行。

  而此次“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干部”计划,针对服务期满的大学生在考录省内公务员时也给出了相当优惠的政策,符合条件的还可纳入选调生范围。但一些大学生认为,这些政策的可操作性仍值得商议,比如考公务员的优惠政策,怎么个优惠法?

  “这个现在还处在一个摸索的阶段,我们其实都是试验品。”坐在社区办公室,李婷笑着说。

  分析 得不到尊重是最大原因

  “三个原因,压力大,收入低,得不到尊重信任。”双林中横路社区主任付瑜康说出大学生离开的原因,斩钉截铁。“得不到尊重是最大的原因。”

  去社区工作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女生,平均年龄在22岁—24岁之间。平时的工作一般能应付,居民也没有太大意见,但是一旦关系到利益,对这样的年轻女孩子,居民有时不太信任。

  严馨有亲身体会。当时下岗工人可以申请灵活就业和社保补贴,这项工作由严馨和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汪晓燕负责。工人们每个月会来社区交存折和工作证明的复印件,社区将这些证明上报,回返。因为关系到钱,居民一般都找汪晓燕,即使人多需要排队。“他们不信任也没办法,反正日久见人心嘛。”严馨安慰自己,但是想起来,还是免不了鼻子一酸。比起之前居民的无理取闹,这样的不信任对她来说,打击更大一些。

  社区的环境,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之间的和睦,都是大学生们考虑的因素,他们认为这很重要。大学生李婷家住望平街,选报社区时,她在母亲的陪同下去了望平社区和祥和里社区考察,最后选中后者,“感觉这里很和谐。”

  大学生们的去或留,在望平社区书记陈德全看来,除去这些客观因素,最终还是得看本人的意愿。据他了解,去年成华区招进社区的98名大学生,是从1000多个报名者中一步步淘汰筛选出来的,竞争相当残酷。

  “他们一来就是800元的工资,我们这里的人都是600多。”陈德全认为,工资上已经给予了这些大学生重视。一些地方的大学生中途离开,他多少都有听说。原因在他看来,一是太累,二是与当地社区的不融合。“我们刚开始做这个工作的时候,贴个通知都不好意思,更不用说做大婶大妈的工作,现在还不是什么都好了。”陈德全笑着说:“关键是一个适应的过程。”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