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全国创争活动指导协调小组 中华职工学习网首页 情景站 联系电话:010-68232149
 位置: 中华职工学习网 >> 信息中心 >> 时政要闻 >> 正文

不能否定“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口号

  2007/12/13 源自:北京日报 【字体: 字体颜色
  “知识就是力量”,这是十六世纪英国哲学家、科学家、散文家弗兰西斯·培根的名言。四百余年来,这句名言广泛流传,对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的发展,电脑的普及,有人对这一口号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一口号过时了,会对人们构成“误导”。他们说:

  许多年来,我们一直宣扬知识就是力量。从客观效果来看,这句口号有很大的误导。人真正的力量并不只是来自于对现成知识的掌握,而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在电脑日益普及,电脑速度越来越快,记忆容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没有思考能力,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只能成为被电脑支配的奴工。(见《解放日报》9月24日)

  显然,这里把概念弄错了;或者说,把概念“偷换”了。“知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并非对立的概念;恰恰相反,“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都是必须以“知识”作基础的。比如,人类最先进的航天技术,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的制造和升空,这应该说是人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度发挥吧?但这种“发挥”能离开人类世代积累的丰富知识吗?能离开广博而深厚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方面的知识吗?

  再比如,文学创作,一个无知无识(包括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知识)的人,能够写出什么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文学作品吗?曹雪芹如果没有对封建社会的丰富知识(包括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各个方面),能够写出《红楼梦》吗?鲁迅如果没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深刻了解以及丰富的中外各种知识,能写出《阿Q正传》以及一系列短篇小说杰作吗?

  这都是人所共知的常识。抽掉了知识基础,任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便都被架空了,不存在了。

  至于电脑的发达、普及与日新月异,的确带来了知识的发展和更新。但这绝非否定了知识,也绝非否定了“知识就是力量”的正确论断。有关电脑的一切知识,仍然是知识。电脑方面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电脑的更新换代),也绝不可能离开已有的(特别是基础的)电脑知识。

  这就说明,把“知识就是力量”和“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对立起来,这在理论上是不能成立的,在实践上则是非常有害的。所以,不能否定“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口号。否则,恐怕这才是真正的误导。

  至于在中小学教育(大学亦然)中如何进行启发式(而非填鸭式)教育,那已是另一个范畴的问题了。不过,启发式教育的基础也首先是要让青少年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不是相反。

  总之,“知识就是力量”是一个历久弥新的科学论断,它是不会过时,也不会误导的。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