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围墙的大学 这里的学员不毕业

东北网12月14日电 据新华网转载《辽宁日报》报道,在辽阳市白塔区,每个社区都有一所大学。这里的大学没有“围墙”,无论咿呀学语的孩童,还是白发老人,都有资格成为大学学员;这里的氛围温馨而轻松,“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学习”是学员们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里的学员不毕业,“人人终身学习,时时处处学习”是其办学理念。
12月13日,记者来到跃进街道爱民社区,在装饰一新的教室里,看到30多名不同年龄的社区居民共聚一堂,边听边记,学习健康常识。陪同采访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样的场景在该区并不鲜见,每个社区都有,形式和内容各不相同。2004年3月,白塔区第一家社区大学在油脂社区成立,随即铺开,当年底,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本着创造和谐人文环境、搭建终身学习公共教育服务平台的宗旨,白塔区的社区大学早在创建之初就有完整的教育管理委员会、系统的教学大纲、严谨的教学计划,有原创的校歌和每年的寒暑假,为居民广泛提供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经过3年的发展,社区大学在发展中日臻完善,现已完成7200多课时,累计参加学习人数达15万余人次。
社区大学的课程是丰富多彩的。常设的道德教育、时事政治、快乐英语、科学保健、普法常识、文学艺术、手工剪纸、秧歌舞蹈、太极扇等深受居民欢迎;提高下岗职工和社区居民技能的面点制作、足疗按摩等场场爆满;定期举办书画、编织、剪纸、摄影等作品展示会;每年期末毕业仪式上的趣味知识竞赛和学员们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是他们学习成果最好的展示。随着居民参加学习的热情不断升温,该区社区大学还创新地开展了“天地大课堂、文化进万家”、“文化快车之旅”、居民家庭厨艺赛、交通安全进社区、法律服务进社区、“八荣八耻讲座进楼院”、“学习型家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知识走进每个家庭。
社区大学里最无私的是教师。轻工社区的高阳老人讲起历史声情并茂;爱民社区教英语的郭海英老师声音清脆悦耳,与居民课堂互动氛围特别好;身残志坚的18岁老师宛雨晴每周四总会坐在轮椅上将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们带入童话般的剪纸世界;石牌楼社区编织班李凤芝引领姐妹们共同编织美丽的未来……该区现已有300余位业余文化志愿者,他们多是社区的居民,甘愿奉献自己的时间与才智,将多彩的知识带入居民自己的课堂。虽然是义务授课,但每节课都要认真准备,他们也像明星一样,有前呼后拥的“粉丝团”!
社区大学里最快乐的是学员。学一个英语单词、学做一道菜、学一首古诗,对他们都是极大的满足与快乐。这其间更有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师生夫妻”吕峰与陆忠清,一个任教,一个是学员,夫教妇学,其乐融融;“歌舞夫妻”张剑与陈颖一个能歌,一个善舞,是社区艺术团少不了的台柱子;还有“书画夫妻”刘奎琰与刘玉清、“同窗夫妻”谢忠光和付乃坤……每个人都在丰富完善自己。
社区大学更是一块充满活力的阵地。文化铸造和谐,孕育了一批新的活动教育载体──盛兴社区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专为社区居民就业铺路搭桥;铁合社区开设了社区聊天室,大学学员们聊天、聊地,更聊居民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千方百计予以解决;爱民社区创设了阳光家园,从大学学员队伍中涌现的管事婆婆、知心姐姐、牵缘红娘,她们专管百家烦心事,倾听居民喜乐忧愁,成就美满婚姻,开启了和谐的“心窗”。
|
|